脑中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王永炎院士聚焦关键环节,创新发展新时代中
TUhjnbcbe - 2024/5/3 17:25:00

文章刊登于《中国科技产业》杂志

期“院士专论”

中医药健康产业及中成药产业在生物技术产业中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在我国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面对目前中成药行业存在诸如低水平重复明显、创新能力较差、规模小、市场体系开发不足等问题,在东西方文明互鉴的历史背景下,中药产业必须顺应国际药物发展趋势,把握医药产业未来趋势,聚焦产品所具有的科技内涵与核心竞争力,融汇科技新知和深入挖潜临床经验,力争借助二次开发等关键环节以提高中成药维护健康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充实中医药科学内涵,阐释明白中药的作用道理,扩大中医药行业的国际影响,提升中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

一、中药复方现代整体研究模式的创新

方剂(中药复方)是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而凝练出来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手段,但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难以分析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新的多组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进步和日益成熟,为方剂的现代解析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年,我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提出了以方剂组分配伍研制现代复方中药的新模式,搭建了3种公共技术平台,项目验收时发表论文篇,研制了10余种现代中成药,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学术影响。项目的研究模式是“悬置”药物与靶点的构效关系(已经成为药理机制分析和药物发现的主流思路),突破了必须在结构的蓝图和框架中才能寻找到通向成功的途径的“共识”,提出了从靶点实体到靶点关系的思路转变,针对方剂配伍提出整体和谐效应假说:“方剂的潜能蕴藏于整合之中,不同饮片、不同组分、不同化合物的不同配伍其有不同的效应。诠释多组分与多靶点的相关性,针对全息病证,融合对抗、补充、调节于一体,发挥增效减毒与减毒增效的和谐效应。”通过实验认识到“网络模块”,尤其多组学、模块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可能是一种符合中医整体论理念和的解析方剂配伍效应的新思路,于年1月在《JournalofClinicalPharmacology》期刊上创新性提出“方剂组学”(Fangjiomics)的概念及理论框架,有利于揭示方剂在不同组学水平的复杂关系,创新性解析方剂的复杂药理机制。方剂配伍的系统和整体研究模式将是开打中华文明中维护生命智慧的密码,在“大一”与“小一”的交替与轮回中,遵循整体论指导下的多组学大数据的还原分析,融通逻辑思维与意象思维。

二、不断开拓中药新药创制的新领域

我和团队曾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与“九五”中医药防治中风、老年期痴呆等攻关课题,国家教委(90)(96)博士点和国家新药开发基金及世界卫生组织科研合作项目“脑血管的中医康复”等课题,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不断开拓中药新药创制的新领域,推动了中药注射液创制与新药的升级换代。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尤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曹春林等教授合作,在“安宫牛黄丸”基础上开发了全国急症必备用药清开灵注射液,又更新开发了痰热清注射液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临床救治能力,在治疗急重热症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是1.1%-3%,年发病人数达到人以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疾病的增多,脑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在增多。为应对该病对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在总结大量经典案例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提高了脑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状态行为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对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一定消极影响。在化裁温病名方“银翘败毒汤”的基础上,并结合临床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经验,我创制了银翘清热片。临床数据表明,其具有缓解普通感冒(外感风热证)主要症状及缩短热程作用,疗效均优于安慰剂和临床常用的银翘解毒片,对于普通感冒(外感风热证)发热、咽痛、恶风、鼻塞、流涕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临床应用安全。

抽动症又称为抽动障碍,尤以儿童及青少年较为多见。国外报道,有10%-24%的儿童在其童年的某个时期会出现短暂的抽动。按最低的患病率估计,我国的抽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不会少于万。目前在临床治疗上,我国的抽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多数在寻求中医药治疗,但目前市场上尚缺少治疗抽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中成药。在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抽动症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我按中医方剂学的组方原则开发了芍麻止痉颗粒,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为88.22%,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三、推动已上市中药二次开发以提升产品价值

中成药的出现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目前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产业必须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提升,必须不断赋予更高价值以提高竞争能力。于是,我在2年提出了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

鉴于已上市中药多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开展中成药二次开发是指针对已上市中成药围绕药品质量与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或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赋予新价值的过程,可以完善、细化、补充、修订中成药说明书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的相关内容,亦可针对目标疾病(证候)、人群等要素进行筛选、确定、重组等以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系列产品组合。相关产品共性化与个体化提升方案并存将推动已上市中药二次开发工作,共性技术需要行业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来解决,个性化方案需要企业针对具体产品而制定,主要包括:

临床价值的评估。目前我国已上市中成药近万,低水平重复与竞争现象明显,因此作好中成药临床价值的评估是二次开发的首要工作。所谓临床价值,是指与已上市的同类中药相比其价值核心要素的比较优势,在组方、功能定位、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可及性、适当性等方面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其中临床有效性要针对目标适应病、症呈现直接、辅助或协同治疗作用;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呈现出症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等作用,或在病情发展、病程、耐受性、依从性等的有益改善。先后指导推动了步长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华佗再造丸,清开灵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二次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学术影响,有效地引领与推动了中成药价值提升研究。

生产可行性与规范性。中药成分复杂,需要逐步提高现代化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创建了上下限质量标准,有力推动了中药注射液的在线质量检测系统的建立和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了中药的装备条件和质量控制水平,为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药理机制明确性。中成药在临床上疗效的优势得益于其多组分、多靶点、多层次的对疾病干预的整体医学模式。因此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应着力于药味配伍和中成药组合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可阐释方剂配伍的原理,而且为现代中药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永炎院士聚焦关键环节,创新发展新时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