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可以说是中老年人最害怕的病。不仅因为它来得悄无声息,同时还因为近七成患者可能留下各种后遗症。
在我国,中风致残率高达75%,常见的有偏瘫、失语、智力障碍等。
按这个比例,在中国每年万的新发中风病例中,患病后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数,近万。
在目前高速、高压的生活节奏中,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快速攀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成了大家都担忧的疾病隐患。
但在日本,65岁以上的中风患者群体中,有一半以上的概率恢复行走,接近一半的概率恢复日常生活;在小于65岁的患者群体中,行走和恢复以往生活的人数均大于60%。
为什么中风患者,在日本治疗,康复的概率远高于中国?
巨大差距的关键不是医疗水平的差距,而在于康复意识和康复条件的不完善。
目前,国内的临床医生往往是重“治疗”,而轻“康复”。
大部分临床医生没有上过康复医疗的课程,造成很多临床学科的急性康复并没有真正开展。
长者在出院以后,依然无法恢复到昔日的正常生活中。中国中风患者一周内接受康复治疗的比例仅为11.5%,而接近一半的患者,中风后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从此,错过了重回以往人生的黄金时期。
日本将整个康复体系做了明确的划分,包括了急性期、恢复期,乃至最后到养老院、患者家里的康复都有专业机构分群服务。
进行“生活能力康复”是后期最重要的阶段,决定了患者往后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生活质量,也是目前国内康复服务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
“生活能力康复”是上寿颐年从日本创心会引进的康复理念,是指长者在接受医疗治疗后,在肢体功能康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康复结合到患者生活中。
例如“起床”“穿衣”“吃饭”“上厕所”等最基础的生活能力,到进一步的上街购物、外出活动、食物烹调、家务处理等参与社会能力的康复,都是属于”生活能力康复”的部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选择适合的辅助工具做针对性练习,尽量让长者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圈子,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尽可能做想做的事。
不同的生命轨迹,不同的生活康复策略
不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不同的生命轨迹。每一位长者在出现失能失智前,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主旋律。
无论是颐养天年、持家掌厨,还是深入职场、管理公司,但是疾病、衰老改变了长者的身体状况,也改变了长者的心理状态。
于是以下的疑问便产生了:以后家里的东西坏了,我还能修吗?家人最爱吃我做的饭,以后我还能掌勺吗?公司还有几百号员工等着我呢,我还能回去呢?
面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诉求,上寿颐年“生活能力康复”充分尊重与重视长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每位长者的过往经历与诉求,去制定符合长者个人特点及身心需求的照护康复计划。
所以“生活能力康复”不仅适用于疾病愈后长者,同时也能为认知症长者,高龄自理长者提供照护康复服务,增加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程度。
“生活能力康复”通过模拟生活场景、针对性强的活动锻炼、为达目标不断调整的照护康复方案及针对生活细节而练习的动作,让失能失智、高龄自理长者重拾生活信心,实现回归过往社会生活的愿望。
上寿颐年引进日本创心会自立支持养老康复体系,严格按照日本养老服务标准打造重庆首家日式日间照料康复中心,服务人员皆通过体系认证培训上岗。
日间照料康复中心落地于渝北区黄泥塝,配有医疗、康复、社工、护理、营养五大服务板块,使用日本专业康复设备,给居家和社区养老的长者提供高龄预防保健、肢体功能康复、认知延缓训练服务;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以生活康复为主,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