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经济负担”,让人闻风丧胆——脑卒中(俗称“中风”)。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中风患者万人,每年新发病例万人;
每年脑血管病死亡万人,存活者中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带来阴影。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告诉你卒中来时有什么信号,并附赠一套预防手册。
受访专家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王拥军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苏闻
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
卒中爱在冷天找上门
脑卒中发生的时间有一定规律,一年当中,冬春寒冷季节最易发病;一天当中,上午6点到11点之间发病率最高。
冬天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体表血管就会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
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代谢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血小板活性增强,血黏度上升,极易诱发。
冬季还要注意避免进行一些剧烈运动,如果动作过猛,也容易诱发血管中斑块破裂,进而扣动脑卒中的扳机。
身体“开小差”,可能是中风警报
脑卒中分两大类:脑梗死和脑出血,病理机制完全相反。
其中,最常见的是因血管阻塞发生脑部缺血,导致脑梗死,发病率约占70%,通常是在睡眠或早晨醒来时发生;
另一类是脑出血,多由血管破裂所致,通常是动态下发病,比如高血压患者突然情绪激动等。
当患者的身体突然出现异常,开始“开小差”时就应考虑脑卒中可能:
1.一侧肢体(伴随或不伴随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其中,前3种症状最常见。
专家的快速识别口诀
如果发现脑卒中,应立刻拨打,让患者侧卧于平坦处,为其保暖,去除患者口腔异物,记住发病时间或最近一次身体正常时间。
为了方便快速识别,专家把发病症状编成了口诀。
1.第一个为:言语含糊嘴角歪,医院。
2.第二个为FAST口诀:
Face(面部):微笑时面部是否对称?
Arm(手臂):抬起双臂时是否有一侧垂下去?
Speech(言语):说话的发音是否奇怪?
Time(及时):及时拨打。
3.第三个是中国特有的原则: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有以上症状,应马上拨打“”。
防卒中,控好危险因素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九成中风由危险因素所致。
如果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如果增加体力活动,能减少36%的中风;
如果饮食健康,结构合理,将会有19%的中风可预防;
如果戒烟,12%的中风就会减少;
如果房颤等控制好,可防9%的中风;
如果糖尿病控制好,4%的中风可减少;
限制饮酒,可减少6%的中风;
学会释放压力,也可防6%的中风;
控好血脂,能减少27%的中风。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可控制因素,也是降低全球中风负担的重要靶标,通过合理药物、健康饮食等可有效降低血压,减少中风发生。
除了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也是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坚持运动。
每周坚持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跳舞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如遇极寒天气,不方便外出,可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小运动。瑜伽、广播操、太极、原地跑步、扩胸运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寒冷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务必要注意保暖,体质差或已有慢性病的人最好戴口罩出门。
需要提醒的是:
除了定期做血脂、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外,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议适当增加颈动脉超声等专科检查,有过脑梗死的人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