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脑卒中即我们常说的「中风」,是我国成人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疾病,我国每年约有万人死于中风,新发病人达万,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迅速增加,而且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十年增加一倍。说明老年人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可引起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五大特征,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如何早期识别脑卒中?
早期治疗往往有较好的预后,特别是对于脑梗塞患者,在发病3小时内行溶栓治疗,有望逆转血管阻塞。下面是常见的警告征兆:
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刺痛、乏力等异样感觉;
口角歪斜,伸舌偏侧;
持续性眩晕、头痛、视物旋转感;
行走不稳;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
说话不清楚,不能完全重复别人说的话。
脑中风的六大误区,您了解吗?
误区1:中风是老年疾病
中风是一种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疾病,尽管90%的中风患者为中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中风与年轻人绝缘。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生活中工作压力大,运动少,熬夜,应酬,不知不觉已成为脑卒中的后备军。经过近10多年的观察和分析,脑卒中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发病年龄在前移,有的发生在20~30岁的青壮年。所以年轻人也不要掉以轻心,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注意保健。
误区2:手脚发麻就一定是中风了
四肢麻木不一定都是中风,有可能是颈椎病,腰椎病!
患上中风的人会有手脚麻木的症状,但通常情况下是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麻木,还会出现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语言含糊等症状,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而且常常会单独手脚麻木,并且和特定的不良姿势有关,长期伏案工作和久坐的人很容易出现,这需要做相关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颈椎病、腰椎病。
误区3;脑血管检查正常,就不会患脑血管疾病
血管因素只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部分。
数据显示:1/5的脑血管疾病实际上是来自于心脏,如房颤,与血管无关。即使脑部血管正常,也有可能中风!因此看医生要科学,不要总抱侥幸心理。
误区4:发生脑卒中要躺床上不动
出现脑卒中并不一定都是卧床不动!
假如是脑溢血,建议在出血吸收之前尽量卧床休息,但是要适当地按摩肢体。但是一旦发生脑梗塞,一定不要卧床不动,应尽早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以减少肢体的残疾程度。为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加快排痰速度,建议下床活动。
误区5:有些食物和运动是防止脑卒中的灵丹妙药
仅从养生保健、生活习惯、健康饮食、科学锻炼等方面来说,当然比这些偏方更可信。要通过锻炼预防中风,我们建议适度锻炼,比如快走等。由于过于剧烈运动反而会增加脑出血的危险。
误区6:病情轻不需要住院,在门诊输液就可以好
脑卒中不严重,只需在门诊开些药或在门诊输几天就可以了,不用花钱住院。
绝不能讳疾忌医!即使是小中风,如果不注意康复,其预后也不能令人满意。另外,脑卒中的死亡率和复发率也相当高,绝对不能大意。短期,轻度小中风,治疗价值更高。痊愈后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拖下去只会加重病情。
预防脑卒中做到以下几点戒烟限酒
长时间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6倍,而长期被动吸烟的人则增加1.82倍。出血性脑卒中,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风险是不喝酒者的3倍。戒酒限制吸烟可减少中风。
控制血压血脂、合理膳食
血压、血脂均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压血流冲击可引起小血管痉挛、玻变、淀粉样变、甚至纤维素样坏死,长期高脂血症可加速血管壁的脂质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发生夹层、血管瘤、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这样做的建议
要吃清淡、低盐、低脂肪;
每天食用5个拳头大小的水果与蔬菜;
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油腻食品;
家中常备血压计,监测血压,每天2次,安静且充分休息状态下血压宜=/90mmHg;
监测血脂,最好是控制在正常范围。
起身注意“三慢”
慢慢醒来,慢慢坐起,慢慢地站起来,早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以适应起床时体位的变化,避免产生头昏,然后慢慢坐起,活动上肢,再下床。
预防便秘
不少中风病人,是在上厕所时排便突然发病的。
这些人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
因为大便燥结,排便时用力,使得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同时升高,极易使老人脆弱的血管破裂引发中风。
因此,越是年纪大,越是要让自己远离便秘。
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芹菜、韭菜、水果等,可预防便秘。
注意保暖
房间内的温度要控制在16℃~20℃以内,不宜超过20℃,室内湿度应保持在40%-70%。适宜使用温水洗脸,过热、过凉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洗完澡后可以喝一杯温开水,清洗胃肠道,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通畅血液循环。
定期复诊
最好每月复诊一次。为防止复发,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全面复查,主要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出凝血功能等,并做好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