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淘金
沙柳,是库布其沙漠草甸的统治者,它耐寒耐旱耐盐碱,生命力强,根系繁大,可以把沙丘牢牢地锁住,涵养沙地的水分。更难能可贵的是,沙柳不怕风沙的侵蚀,即使被风沙没住了嫩芽,也能顽强地冲破地面。有着这样的特性,在库布其沙漠内,植树者们在沙丘的迎风坡种下沙柳,种植覆盖到沙丘高度的三分之二,西北风卷着风沙呼啸而来,难以撼动沙柳,便将尖尖的沙峰削平,沙子顺坡滚动,刚好填平了谷底。两三年后,沙柳长成成片的绿色,起伏的沙丘,也变得平缓。这是二十多年治沙经验的沉淀,如今的亿利,正在向中亚、非洲等荒漠化国家输出种苗、技术,并实施荒漠化治理工程项目。牧民张喜旺站在成排的沙柳丛中,演示着最新的种植技术:约1米长的铁管,一端连接着水泵,从水泵里冲出的高压水流,几秒钟便在疏松的沙地里,冲转出一个深洞。拔出铁管,一个充溢着水的树洞便形成了,随即沙柳的种苗被垂直插入洞里,露出约10公分的苗。这是种植一颗沙柳的基本流程,不到10秒钟。比起用铁锹挖树坑的老办法,这种技术成倍提高了植树效率,更关键的是植树和灌溉一步完成,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这种种树办法,全称为“水冲植柳造林技术”,如今已申请了国家专利。亿利也以诸多治沙技术为纽带,与成千上万个植树能手们,结成联盟。种树团2000年左右,内蒙古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周边,沙漠还在扩大地盘。原先在绿洲生活着的牧民,已经退无可退。牧民孟克达来家里虽然有上百亩土地,但都是荒漠化的沙地。气候日渐干旱,植被越来越稀疏,羊群觅食越来越难。那时,沙漠的步步紧逼,已经到了侵夺家园的地步。这一时期,为了鼓励植树,被库布其沙漠覆盖了大半面积的杭锦旗,出台了“谁经营,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特殊*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治沙植树。受惠于这一*策,众多企业和牧民,纷纷投入到治沙行列中。亿利的治沙之旅,也始于同样的生存危机。26年前,亿利是库布其沙漠腹地一个盐场,每年产品要运出沙漠,运往*河北岸。需要沿着沙漠边缘,向西绕行300公里,运输成本几乎耗尽了利润。为了缩短运输距离,亿利开始修建直达北岸的65公里的穿沙公路。可公路修好后,常常一夜之间就被*沙掩埋。不得已,亿利沿公路造林绿化,探索可以存活的沙生植物,就这样,走上了治沙和生态修复的道路。“再不植树,家就没了!”孟克达来也是被逼着加入了植树大*。但种活一棵树的艰辛,起初超乎想象。用挖坑植树的土办法,耗费人力且效率低下,因为没有能力浇水,只能靠天上下雨。那时,即便是最耐旱的沙柳,成活率也只有20%左右。2005年,亿利修建的穿沙公路延伸进了沙漠中,孟克达来原先与世隔绝的生活,得以和现代社会接轨。治沙和植树,也告别了单打独斗。孟克达来搬到了亿利新建的牧民新村,将荒漠土地流转给了亿利,自己也顺理成章成为了亿利的合作者,成为亿利生态修复组织体系中的一员。每年四月份开春的时候,*河几字弯里的库布其沙漠,迎来一年中最温润的时节,张喜旺和孟克达来就会忙碌起来,他们的手机里,存储着来自甘肃、宁夏甚至四川的很多劳务工头的电话,一个电话,他们会从全国各地聚拢到这里,组建成一支五十人到上百人的种树团,开赴沙漠腹地。孟克达来相当于一个植树工程队的总包工头。每年春季,他的种树团,都会随着亿利资源集团生态修复业务,奔赴全国各地。那时是他最繁忙的时节,因为“要把树种活了,才能拿到钱!”近些年,各地*府在生态修复上的投资持续加大,成为亿利资源集团盈利前景最为可观的业务,亿利集团的生态修复板块,也随之迅速壮大。生态生意实际上,钱学森在1984年便提出:用新的思维来对待沙漠,在广阔的沙漠中建立起可产生上千亿元产值的大事业。在钱学森沙产业的理论基础上,围绕着库布其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掘沙漠这片宝藏。对于亿利集团,在沙柳之间种植甘草,是最早发现的沙漠商机。甘草同样是耐寒耐旱的植物,是2000多种草药中用量最大的一味。在库布其沙漠中,甘草能顽强的生存,在不破坏其甘草根系的情况下,人工采集其可用部分,可作为药用的作物。这一发现,在亿利沙漠经济的探索中至关重要。甘草作为豆科植物,具有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以及氮含量的效果,在生态修复中一举多得。其后,无论是普通的农牧民,还是亿利,都大面积种植甘草,形成了甘草产业体系。亿利向制药产业延伸,形成了以“甘草良咽”为优势品牌的复方甘草片,甘草合剂等一批甘草药品。如今,“梁外甘草”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视作不毛之地的库布齐沙漠,从甘草开始,也找到了开发沙漠的经济良药。亿利生态修复股份公司董事长尹成国告诉,在穿沙公路防沙护路绿化中,亿利是切切实实得到了启示,原来沙漠是一种宝贵资源,沙漠不仅是可以治理的,而且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甘草等植物种植数年之后,沙漠的土地得到了改良,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广袤的土地。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在已经改良好的土地上,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已经建立起来,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种植出香脆可口的蔬菜。一部分瓜果蔬菜,已经销往周边城市。今年4月份,亿利资源和汇源集团结盟,在库布其沙漠实施现代农业开发项目,双方致力于集约化农业、种植、养殖、牧草和观光旅游等产品的研发。以化工起家的亿利,规划建设的年产260万吨的生物炭基复混肥,即将投入生产。这项雄心勃勃的生产计划,用沙柳的平茬废料、牛羊粪便、劣质煤炭资源等原料,合成为有机肥料,用于荒漠化和盐碱化土地的改良工程。除此之外,在光伏发电、风积沙建筑材料、沙漠生态旅游等产业,也已经逐步完善。从公益到盈利迄今为止,亿利资源集团与3212户农牧民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围封限牧、飞播、大自然修复和林草药集约化,使得6000多平方公里的荒漠披上了绿色。探索并确立了“锁住四周、渗透腹部、以路划区、分割治理”的防沙用沙战略。5条全长234公里的纵向穿沙公路,实现了对库布其沙漠的“分而治之”,只要路修到哪里,水电就通到哪里。以穿沙公路为轴,亿利在靠近路边的沙地,种上松树和杨树。在广阔的沙漠腹地,则种植沙柳、羊柴、花棒等沙生植物,在这些沙生植物之间,再种甘草、梭梭等经济作物。杭锦旗林业局副局长蒋有则告诉,在库布其沙漠,从事生态修复的,绝大部分由企业完成,这些企业,都能从生态修复中找到盈利模式。进*库布其沙漠的企业,以亿利为龙头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蒋有则举例说,内蒙古一家葡萄酒酿制企业,通过在沙漠里种植葡萄,既改造了恶劣生态环境,又获取了优质的、无污染的葡萄原料。另一家企业,则开发成功了用沙柳生产刨花板的技术,可以使沙柳资源就地转化,实现产销两赢。不过,王文彪告诉,沙漠生态经济的最终目标,是把生态做成生意,中国有几十亿亩荒漠化的土地要修复,相对于广袤的沙漠,现有的治沙力量仍然是薄弱的。而其中的关键,仍然需要找到一条可以盈利的路子,让人们扭转认识,不再认为治沙只是公益事业。王文彪告诉,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投资沙漠回报期漫长,却是可以延续百年的产业,可以吸引众多的资本参与生态修复。而眼下,一些体制性的障碍仍亟需解决,为市场化治沙铺平道路。目前,沙漠化土地大部分属于集体所有,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人往往没有治理的能力,需要承包、流转。而承包年限只有30年,这一轮土地承包,目前只剩下13年,但生态建设属于周期较长的行业,树刚长起来,承包期到了。到时,林木使用权与土地使用权会产生矛盾,如果全部交予土地使用权者,刚刚修复的生态环境,或许会毁之一旦。作为全国*协常委,在今年的全国*协会议上,王文彪曾在大会上宣读建议,稳定沙漠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延长沙漠土地承包年限至70年到100年,并赋予承包者对沙漠的使用、收益、流转和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王文彪说,用商业力量来修复沙漠生态,只有*府的力量不行,需要动员众多的企业和个人来参与,只有更多的企业家参与进来,沙漠才能变成掘金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