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让编造恐怖信息者先有恐惧感,
我国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策以来,在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策的推动下,经济在2009年表现出逐月恢复增长势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投资”)的增长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虽然投资对经济恢复增长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并在今后制定*策时应给予充分考虑。高投资下的问题一是对投资效果急于求成。由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压力较大,各级*府都想方设法上投资,许多项目不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后续资金没有保证就仓促上马,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地方*府建设资金到位的比例低已说明这个问题。二是放松了“市场准入”的闸门。虽然国家在提出促进投资增长的同时反复强调不能忽视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但由于绝大多数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是由地方*府进行的,一些地方*府为了快上项目,在对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时放松了“环保、能(水、材)耗、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和严格管理。三是民间投资增长相对缓慢。从统计数据看,前7个月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基本上都是*府投资支持的公益性和基础性行业,民间投资还不够踊跃。光有*府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不跟上,增长将难以持久。四是对经济影响较大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缓慢,1?7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6%,与城镇投资增长32.9%相差甚远,同时房地产销售数量在5?6月较快增长之后,价格也快速上涨,从7月下半月开始出现“价涨量跌”的现象,表明一些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五是投资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减小,今年前7个月新开工项目的平均计划投资为0.42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0.32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加大了900万元,表明大项目和特大型项目的比重加大,这必然弱化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结构调整仍是关键针对高投资所带来的问题,现提出如下的建议:不能操之过急*府对市场的调节从*策和措施颁布到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要经过各级*府和基层组织领会和贯彻的时间,还要经过被调节对象本身行动和发展变化的时间,如进行调整需要的时间,投资的前期工作和施工建设所需的时间等等,还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加速或延缓见效的时间,如市场因素。因此,等待*策见效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要想较为准确地预见*策和措施的见效过程,必须在制定时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策和措施是否可能有效,从*策公布到见效需要多长的时间,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施的效果,可能带来哪些副作用,以及应该如何避免一些不利的副作用等等;特别要避免因为没有立刻见效,就一个劲地“加码”的做法。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府决策就难以避免出现“矫枉过正”。环保节能以及安全标准不能丢降低投资市场准入标准等问题有环保等职能部门管理不严的问题,但更大的原因是地方*府领导的干预,使职能部门难以按法律法规办事。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有关*府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和生产的依法监督之外,还必须约束地方*府领导对投资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干预;同时要求相关的职能部门尽责尽力,依法办事,防止腐败等方面问题的影响;要继续借鉴国际组织和国外先进的标准,完善各行业的准入标准和相应立法。对地方*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降低投资准入标准等行为,要鼓励媒体和民众监督和举报;对违法和达不到准入标准的项目要依法处理。否则,不但会使我们难以实现“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各项目标,而且会对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想方设法启动民间投资*府不断加大投资和不断出台各种鼓励投资的*策是当前我国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府的财*能力终究有限,特别是地方*府都是眼高手低,上的项目很多,但缺乏相应的财力支撑,许多项目虽然开工了,但难以为继。要保持全社会投资快速增长带动经济增长,必须有民间投资的支持。当前我国企业的存款高达20多万亿元,但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是在大企业,特别是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手中,而且他们很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占企业总数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资金能力有限,并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年没有解决的老问题。国家制定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策,但绝大多数难以落实。例如银行贷款,我国银行体系的现状是大银行太大,小银行太少,要大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存在工作量大、成本太高、信用取证困难等众多问题;虽然在*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些担保公司,但定位于经营性或自负盈亏,要求贷款的条件比银行还要严格,许多中小企业仍然得不到担保和贷款。解决的办法:一是尽快普及股份制乡镇银行。乡镇银行覆盖的地域小,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容易了解,同时容易就近吸储民间闲散资金。目前我国已开始试点,但进展缓慢,应加快进行,尽快普及。二是规范并给予民间金融组织合法生存权。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通过民间拆借或地下金融组织获得建设和经营资金。在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浙江等省都存在大量的民间金融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有许多已成为信用良好、管理严格、经营高效的地下金融组织,受到当地中小企业和存款户的信任,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这些民间金融组织改造成乡镇银行,并允许其适当扩大经营范围,可以很快见效,*府也容易对其进行监管,减少民间地下金融带来的一些问题。三是鼓励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目前我国民间已成立了许多吸收民间和国外资金的私募基金。其中一部分是进行资本市场运作,还有一部分进行股权投资,属于创业投资基金。据有关部门调查,2008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上新募集的资金规模达1018.67亿元,比2007年增长14%。另有99只基金于2008年成立,这些基金的募集金额将达到1321.73亿元(此数值没有包含在上述新募集的资本总量中)。2008年全年的股权投资金额为339.54亿元人民币。我国在2006年就已建立了创业投资企业(基金)制度,但国家批准的企业(基金)数量远少于现有的私募股权基金。如果国家对这些私募股权基金进行规范并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策,他们会在扩大民间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我国经济在2008年出现的下滑主要是企业整体效益下降所导致的,而企业经营效益的不佳,有国际经济的影响,也有成本上升和货币升值的影响,但最主要的是一年多不断加码的紧缩货币*策。过度的货币紧缩使许多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在前几年积累的潜力被逐渐耗尽,在2007年下半年就出现经营困难的迹象,2008年上半年则表现出难以支撑的状况,不得不减缩经营规模,甚至出现经营资金链断裂导致大面积停产或破产的现象。虽然国家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放松对货币的控制,放松了贷款限制并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的比例,但对主要以中小企业为贷款对象的中小股份制银行来讲,力度尚小,作用不大。因此,建议尽快把这些银行的存款资本金率下调到10%左右。防止房地产业非理性发展房地产业是产业链上下延伸较长的产业,是钢铁、水泥和玻璃等上游产业产品以及建筑业的主要消费产业;下游可以带动房屋装饰、家用电器等一系列消费品的需求。因此,各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业都是或曾经是支柱产业,特别是在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的支撑。尽管有人提出我国不要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但从其对经济的带动程度看,近几年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与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果房地产业出现大问题,不但会使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出现困难,而且会给国家的金融、财*和人民的生活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国家在2008年10月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金融和税收*策,对改变房地产业发展低靡的状况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价格快速上涨已影响到居民购房的积极性,居民不购房,开发商的投资不能回收,必然影响其继续投资,使房地产的发展难以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各种开发成本的不断提高,商品房价格不断提高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目前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并还在持续快速上涨已超出其合理性。快速上涨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一直是近几年各方面探讨的热点问题,虽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各方面提供的材料看,我认为主要是地方*府和开发商共同促使的结果。地方*府不反对价格上涨,商品房价格上涨会带来GDP的增长和各种税费的增加,地方*府不但不愿控制其价格上涨,而且通过土地出让价格和税费不断抬高开发商的开发成本,推动房价的上涨;开发商希望获得更多的利润,有涨价的机会和借口就提高价格。因此,要使商品房的价格保持合理和稳定,地方*府和开发商都应该自律。地方*府自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的获利行为。地方*府不要把房地产当作“唐僧肉”,几十个部门都去收费,要坚决取消不符合《行*许可法》的收费,并适当降低符合《行*许可法》的税费标准,更要清除在房地产开发中*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同时在土地出让方面应该减少出现“地王”现象,办法是对稀缺地块的“招拍挂”比照附近商品房的售价限定在该地块新建房屋的最高销售价。有些人会说这不太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但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住房是与粮食类似的生活必需品,要保证供应和消费,就必须同时考虑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需要*府和市场共同调节。由*府对特殊地块的房屋销售限定最高价也许是使土地和房价保持相对合理、稳定的最好办法。二是*府要尽到。该由*府管的要管起来,该由市场解决的由市场去运作。*府的首先是保证“民有所居”。除了为低收入的居民提供廉租房之外,还应该为不想买房或买不起商品房的其他收入阶层居民提供普通出租房。目前北京市已在这方面有所行动,但涵盖的范围较为狭窄,应该将出租范围扩大到外来打工者。其次是要采取适当的办法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例如目前影响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广大居民需要的普通商品住宅价格问题。究竟多高的价格是比较合理的,想购房的居民心里没有数。真正清楚的是开发商,但他们不愿意说,而且由于受舆论把房地产开发商妖魔化的影响,他们即使是说真话,也很难让别人相信。对此能够说清楚的是地方*府,一般地讲,*府有关部门都比较了解土地出让的价格、建设的各项成本、对房地产开发的各种税收数量等情况。如果由*府有关部门出面,根据各种成本的情况并加上开发商的合理利润,对某一区域内的房价提出一个指导性的价格,可以使准备购房的居民心中大体有数,能以此为基础,根据住房的质量、小区的条件、供求关系等影响价格的因素,与开发商进行价格的博弈,可能会取得购房者和开发商都比较满意的结果,同时也使房地产市场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对于为“有钱人”修建的别墅和高档住宅,*府则不必对其开发和价格等进行干预,应由市场去自行运作。房地产开发商自律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为商品房的购买者提供质量合格、物有所值、满足需要的房屋。不能为获取高利润而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二是也应该对房价的合理和稳定承担一定的。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住房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使开发商具有定价的主导权,为他们提供了获得超额利润的条件。但是,作为社会成员的房地产开发商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不能一味地为自己索取高额利润而导致怨声载道。目前在房地产市场刚刚回暖之际,又有一些开发商开始不断提高房价了,这对使房价保持在合理和稳定的状态,促进房地产业恢复活力,非常不利。因此,希望开发商能够吸取前两年的教训,加强自律,在自己赚钱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一般民众的利益,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成为“众矢之的”。在房地产行业具有领头羊地位的大开发商应该在保持普通住宅价格合理和稳定方面起带头作用;房地产协会或商会应该承担起敦促开发商自律的。调结构,促就业就业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近几年每年都要增加1000多万城镇的就业岗位才能满足需求。因此,保证一定的城镇就业水平一直是我国的难题。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国家提出经济增长要保持8%以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保证一定的就业水平。增加就业主要靠投资建设新的单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增加就业岗位,如为实现我国“调结构,上水平”的产业调整规划,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要淘汰大量的落后产能企业,需要的投资数量很大,反而会减少这些产业的就业岗位。因此,当前我国不但要为新增的劳动力和进城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而且要为被淘汰企业的下岗职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更增加了保证就业水平的难度。投资建设对扩大就业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投资结构而不是投资的数量。投资结构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结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是由大企业承担科技创新和上水平的任务,因为只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具有科研所需要的资金,养得起一定数量的科技人才,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而承担扩大就业任务的是广大中小企业。虽然每个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是很多,但其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少,容易决策和建设,参与投资者的数量众多。同样数量的投资用于建设中小企业增加就业的效果要远远大于投资建设大企业增加就业的效果,而且中小企业还有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二是产业结构。产业被划分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显然,对于同样数量的投资,只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具有明显的扩大就业效果。综上所述,为保证一定的就业水平,在我国当前“调结构,上水平”的同时也要“调结构,促就业”。这样可以减少为保证就业水平而必须保证经济较快增长的压力。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是经营性的企业,不属于*府直接投资的范围,为调整投资结构,加快这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建议国家和地方*府在以下4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给予鼓励和支持。一是在准入方面,应在坚持“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减少*府部门审批和企业注册登记的手续和难度,缩短企业建设的各项审批和工商登记时间。特别是对就业难度较大的群体,如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的咨询和技术服务企业,农民就地创办的加工、运输和销售企业,可适当降低注册资金数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府的资金支持。*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创业的资金补助规模,使更多投资*府鼓励行业的中小企业得到资助。建议各级*府建立中小企业创业补助基金,形成稳定的补助资金来源,重点资助就业难度较大的群体创办企业。三是税收优惠,如在中小企业开始营业之后的一定年限内减免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对提供就业岗位数量与企业资产的比例超过一定数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按超额的比例适度降低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率等等。四是融资方面的支持。由*府建立的担保公司免费为中小企业创业提供融资担保等等。(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所长)
关注技术分析:
对电动汽车发展影响不如其他因素重要
雅士利国际集团刚在本月12日宣布投资11亿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建乳品厂,但受到双氰胺事件影响,1月25日,雅士利股价一度大跌超过15%,最后以2.45元港币报收,跌12.19%。雅士利发紧急公告澄清称,该公司于新西兰最大供应商恒天然已公开宣布其所有于中国出售的乳制品安全符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事件并无对公司日常营运构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