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0月29日)是
“世界脑卒中日”
“脑卒中”又称“中风”,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秋末是高发季节,
一旦发病抢救时间只有几个小时。
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
还存在一些误区
高发人群有必要了解
一些识别方法和救治常识。
颈椎剧痛结果是脑梗死
今年65岁的赵女士,上周医院做颈椎核磁,顺便做了脑部核磁,结果意外发现小血管堵塞,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
“我们全家都很焦虑,我也怕自己是否有遗传危险,因为我们家已经有多个亲戚中风了!”在义诊现场,赵女士的儿子、34岁的钟先生忍不住感慨。原来赵女士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兄弟姐妹六个全部有高血压,她也已有八年高血压病史。赵女士的哥哥三十年前因急性心梗过世,二姐因脑卒中瘫痪在床,现在基本就是“植物人”状态。此外,赵女士的外甥女也因高血压“半边脑子都堵了”。
“我妈每年都体检,没发现脑血管有问题。”钟先生说,赵女士每年都有体检拍CT,没查出脑血管有问题,幸亏这次顺道拍了MRI(核磁共振)。自从年发生高血压后,母亲一直坚持吃降压药,血压维持得不错。最近不知母亲从哪里听来的偏方说桑叶能降血压,试用后便把降压药停了。谁知停药没几天,颈椎就开始剧烈疼痛。
中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副主任王艺东教授表示,赵女士患的是无症状性脑梗死,属轻症。但是,如果不给予治疗干预,有可能发展成为有症状的脑梗死。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中医院神经科主任兼脑血管病专科主任彭英教授表示,偏方不能代替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平时需严格控制好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他建议,高血压患者最好家中备有血压计,每天测量。
每2秒就有一人中风死亡
口歪眼斜、手足麻木、瘫痪在床甚至突然死亡……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平均每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又称“中风”),平均每2秒就有一人因脑卒中死亡,存活者当中有四分之三留有残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医院南院区举行的“世界脑卒中日”义诊现场发现,有些患者因颈椎剧痛或其他原因就诊,却意外发现自己出现了脑梗死。
专家强调,脑卒中具有遗传倾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等人群更易中招,气候变化、过度疲劳、饮食不节、抽烟酗酒等也是脑卒中的诱发因素。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工作压力、饮食结构失衡、熬夜过度等因素,如今脑卒中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脑卒中偏爱这些人
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中风;年龄越大,患脑卒中的风险更大;直系亲属中有得中风者,有遗传倾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大类
●不可控因素:性别、年龄、中风家族史、种族等。
●可控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等人群更易得脑卒中。其中,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是根本。“并不是脑血管筛查没事,就不会得脑中风了。”中医院神经科主任彭英教授指出,五分之一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实源于心脏病,心脏病中又有四分之三是由房颤造成。
有些房颤患者,脑血管没事儿,但是由于血液在心房内瘀滞,血小板及脂类物质沉积而形成斑块,房颤造成斑块脱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脑血管,形成栓塞,也会引发脑中风。
因此,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要做好抗凝治疗。
秋末冬初是高发期
时值秋末,正是脑卒中高发季节。
王艺东提醒,气候变化、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情绪起伏、运动过度等都可诱发卒中。
温差较大,血管痉挛性收缩明显,血压升高,血小板容易凝聚成血栓;再加上老年人对环境、身体变化的应激反应不足,便容易诱发脑中风,高危人群尤其要做好保暖。
广东人士喜欢吃海鲜、夜宵,又爱各种老火靓汤,高脂多油。王艺东教授建议,饮食以清淡少盐为宜,不要暴饮暴食。适当选择轻中度有氧运动,太极拳、快走、慢跑、骑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要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白酒不要超过一两,啤酒不超过一瓶;女性每日喝酒要减半。
三个测试识别脑卒中
“原则上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要做体检。”彭英教授表示,随着年龄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也更大,可以做CT或者核磁进行筛查。
王艺东表示,如果以下五种情况持续发生,就很可能是脑中风。脑中风突发起病,但也有征兆可供判断:
突然发生口角歪斜、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尤其发生在一边时;
突然发生神志模糊、讲话不清或理解困难,呈醉酒步态;
突然发生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
突然发生行走困难、头晕、平衡或协调障碍;
突然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上述症状若持续十分钟以上,就会引发损害。
(图片:视觉中国)
要想识别家人是否出现中风,不妨做三个简单的测试。
语言测试:请患者说一句短话,说话不清楚或无法说话;
微笑测试:请患者露出牙齿或者微笑,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
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十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
上述三项测试,简称为“言语含糊嘴角歪,医院”,任何一项有异常,都要立刻拨打“20”急救电话,将病人送往有溶医院。
溶栓“*金期”只有4小时
“有些影视剧里,遇到有人疑似中风,身边人会边晃动病人边问‘你还好吗,你说话啊’。”王艺东指出,这是错误的示范。
正确的方式应是让病人保持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佩戴假牙的患者要设法取出,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万一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做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发生昏迷,就要保持侧卧位了,送医途中避免患者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
“一定不能拖延,时间就是大脑。”彭英教授透露,临床上经常碰到有些患者出现了症状,以为过一会儿就会好了,认为是老人年纪大了,手脚不利索很正常,结果错过了时间窗,发病十几个小时之后才送来,造成终生残疾。
他提醒,最佳溶栓时间是发病的4.5小时以内,如果错过了溶栓“*金期”,六小时以内的还可以做取栓。如果超过了八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据悉,中医院南院区为脑卒中患者设置绿色通道,从急诊入院到溶栓,一个小时以内就可完成。医院每月平均溶栓十余例,恢复效果都很好。
有些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现象,表现出中风信号,但是几秒后就恢复正常了。其实这是短暂性脑缺血,也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彭英教授表示,“小中风”虽然不会造成明显的脑组织神经功能损害,但是也要长期吃药,以防进展为脑卒中。
安宫牛*丸不能用来预防中风
有些患者觉得“是药三分*”,宁可吃保健品也不想吃药。王艺东指出,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以安宫牛*丸为例,不少人服用以预防脑卒中。
王艺东教授表示,该药只有在高热昏迷时才可使用,并不具备预防卒中的作用,而且市场上也常有假货出没。
很多市民喜欢吃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来预防中风,例如丹参滴丸、银杏滴丸等中成药,也有人喝丹参茶、银杏叶茶来保健。
其实,它们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脑卒中的作用。彭英指出,对于没有得过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而言,一级预防的正确应对方式应是发现具体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才是有效手段。
有些患者一感觉腿脚能动了,就不吃药了。实际上,中风后,即使肢体康复了,血管也不一定完全好转,堵塞可能依然存在。王艺东教授表示,中风的复发率很高,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可能在三到五年内复发。统计显示,曾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再次发病的风险是从未患过脑卒中的普通人群的九倍。他提醒,应遵循医嘱,坚持服药。得过脑卒中的病人原则上是要终生服药的。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王婧、任珊珊通讯员林伟吟、刘文琴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刘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