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内科6位大咖精彩科普,值得收藏!
中风,又称脑卒中。中国是全球脑卒中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居民中风风险达39.3%[1]。目前,脑卒中已成中国人的第一大死因[2]。然而,很多人对脑卒中完全不了解。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借着这个特殊时期,“医学界”联合中南大学医院神经内科一起来教大家如何远离卒中,并避免脑卒中带来的危害。其实方法很简单,守住这2道防线就行了!第一道防线:牢记中风1-2-0脑卒中症状很复杂,比较经典的症状为突然出现的言语不清、口角歪斜,一侧肢体麻木、乏力、不灵活等,也有比较隐匿的症状,如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是意识障碍,那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脑卒中?
还真有!牢记中风1-2-0即可!
医院神经内科冯洁医生给我们讲述了“中风”的内容,点击视频即可查看:
图片版▼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最靠谱的自救方法,莫过于早期识别、医院。医院神经内科陈长青副教授介绍到,缺血性脑卒中如果早期救治,开通血管,很多患者症状能迅速好转;加上后期康复锻炼,一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图源:中国卒中学会)那脑卒中后的患者如何预防卒中再次发生呢?湘雅医生神经内科殷俊医生介绍到,除了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生活习惯外,还有掌握“三驾马车”,第一个是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第二个是降脂稳定斑块,第三个是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只要做好了这三点,就能够让我们远离脑卒中再发生。点击视频查看陈长青副教授及殷俊医生科普视频第二道防线:远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院神经内科*清副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根据国家最新流行病学数据,中国农村地区的发病人群高于城市。另外,男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跟男性人群血压管理差及吸烟比例高有关。关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院神经内科夏健教授介绍到,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性两大类。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其实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发生卒中,但年龄越大,卒中的风险就会越高。还有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或者一级亲属发生卒中或者有卒中家族史,那么发生卒中的风险就会增加。另外一大类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指通过干预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因素等。来自全世界32个国家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有90.7%的卒中与以上这10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相关。而对于我国人群这10项危险因素与94.3%的卒中发生有关。根据年中国脑卒中的防治报告,在脑卒中幸存的患者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和吸烟,其次是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所以,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控制这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可以大大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那平常我们该如何预防脑卒中呢?医院神经内科谷文萍教授给出8点建议:"第一点合理饮食:限盐。中国膳食指南规定我们的摄盐量不超过6克,但是从我们国家的研究调查来看,4/5的人群摄盐量都超标。因此在我们的正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减少卒中的发生。
注意补钾。研究发现补钾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生,普通人群补钾的主要方式是多食果蔬。
采用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指的是摄入较多的橄榄油、水果、坚果、蔬菜和谷物,适量的鱼和家禽,较低的奶制品、红肉以及适量的酒。
第二点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每周3~4次,每次40分钟可减少卒中发生的风险。第三点控制体重。体重指数增高和腹性肥胖,均是卒中独立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的风险。第四点戒烟。每天吸烟10支,可以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5%,值得注意的是,被动吸烟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一倍。戒烟一年后这种风险会下降一半,而脑卒中幸存者继续吸烟会使卒中复发风险高出两倍,吸烟也可使蛛网膜出血的风险增加2~4倍。因此,我们建议戒烟,不吸烟的人应该避免二手烟。第五点限酒。我们强调重度饮酒的患者需要戒酒,有嗜酒习惯的缺血性卒中,或者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应戒酒或减少饮酒量。第六点生活规律,情绪稳定。生活饮食不规律、熬夜加班精神压力大,可导致血管的损害及卒中的发生。因此大家要注意生活规律,情绪稳定。第七点减少成瘾性药品的滥用,比如摇头丸、海洛因等。这些药品可以增加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可以导致严重的血管痉挛,有些还与血管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因此,临床中尽可能选择其它替代药物,避免滥用,在生活中要拒绝*品。第八点控制慢病。高血压、高血脂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是药物控制。"点击视频查看*清教授、夏健教授、谷文萍教授科普视频专家介绍夏健教授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美国耶鲁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脑小血管病专委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委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委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参编教材以及学术专著6部。
谷文萍教授
中南大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学博士、Stanford大学留美博士后现为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常委,湖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副主任,湖南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认知障碍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及长沙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神经内科专家。作为课题负责人或核心人员获得并参与了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课题、国家“八五”、“九五”脑血管病科技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外司留学回国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委课题、省卫生厅课题等项目研究工作。《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系列研究》课题获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urology等杂志上共发表论文、论著80余篇,有关论文多次在省内国内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大会交流。陈长青副教授
医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留美博士后,现任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亚专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曾任医院科研部主任。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基础及转化研究,特别擅长于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等的微创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出血性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国家卫计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湖南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及长沙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神经介入专家。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4项省科委课题、省卫生厅课题等项目研究工作,以核心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获得省科委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和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共计3项。共发表论文、论著30余篇,并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大会交流。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5余名。
*清副教授
医学博士,留美访问学者,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培训导师。从事心源性脑卒中的诊治、重症脑血管病的救治、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救治学术任职: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南省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学组秘书、中国卒中学会脑卒中康复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卒中遗传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青年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承担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脑卒中领域SCI收录论文10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殷俊主治医生
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医院临床医学八年制,获博士学位,年在医院进修神经介入。现为中南大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中国卒中学会会员;湖南省健康协会脑与脑健康分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参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中南大学校级创新基金2项,在brainresearch、CurrentMolecularMedicine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主攻脑血管病、神经介入、神经危急重症。冯洁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基础及转化研究,擅长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及脑出血微创治疗等。兼湖南省健康协会脑与脑健康分会秘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中南大学校级创新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2篇。参考来源:[1]ValeryL.Feigin,GrantNguyen,etal.().Global,Regional,andCountry-SpecificLifetimeRisksofStroke,and.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5),-.[2]MaigengZhou,HaidongWang,etal.(,06).Mortality,morbidity,andriskfactorsinChinaanditsprovinces,–: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TheLancet.Retrieved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