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约占脑血管病的75%,有一定的病死率,80%的存活者留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约40%重度致残。估计每年因本病造成的损失和医疗费用高达亿元以上,已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负担。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步老龄化,其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病死率和病残率已跃居诸病之首,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脑梗塞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其病理机制是脑血管血栓形成,出现栓塞,严重者出现出血现象,其症状表现为突发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障碍等,此病发病急,发展快、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留下诸多后遗症。
虽然随着现代中西医的发展,其诊断与抢救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但其治愈率,仍不满意。目前,对于脑梗塞的治疗,西医一般采取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中医一股采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方法,均不能达到完全治疗的目的。
对于此病的治疗应当以预防为主,因此要特别重视超早期及急救期的治疗,尽早恢复缺血期的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对脑梗塞的病机探讨,各医家也多有论及。一般认为,脑梗塞疾病可因素体阴血亏虚,阳盛火旺:年老体弱,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情志失调,气都化火:内伤积损,有形之邪积滞,郁久化热,导致热郁血瘀,血气上逆,瘀阻脑络。临床表现为“络热血瘀"的证候,治疗应以凉血化瘀、息风通絡为基本治法,通过凉血清热,散血祛瘀,活血通絡、平肝息风达到治疗目的。
纵观文献记载,临床治疗本病的辨证分型大致可从下列四型论治。
1、气虚血瘀型:多因正气不足、气虚不能运血、统血,致使血不得荣,血察脉络,脑失所养而血栓形成。症见半身不遂、肢体痿废,或单肢不用、口眼歪斜、舌强语涩,并有眩晕、心悸气短、胸闷、面晦或萎*,肢软乏力,舌胖而紫,或有瘀斑点,脉弦细无力或沉细而湿。治当益气生血,活血通络,若兼言语不利,还需祛痰利窍:兼口歪斜,上肢偏废,需祛风逐邪:下肢瘫痪无力者需补肾壮骨:如瘫痪日久者需搜剔风邪、破瘀活血,其效更彰。
2、痰瘀互结、痹阻脉络型:痰瘀是形成中风的核心病机,盖肥人多痰,痰湿郁而生热,热耗津液、渐阻脉络。或脾虚生痰,或水泛为痰,或痰火内盛。盖瘀是半身不遂的要害,有气虚血瘀受寒凝涩或受热煎熬成瘀之分,临床均应审证而治。临床常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头痛烦躁、头昏目眩、咯痰不爽,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而滑、治当化质通络。
3、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临床常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兼有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淡苔薄*、脉弦细。治宜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为法,如兼见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时有盗汗、舌绛红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弦细数,治当育阴熄风。
4.髓虚精亏,脉络空虚型:盖肝肾不足则精髓津血不能上奉于脑,脑失所司,久则头昏脑转、耳鸣目眩,甚至黑蒙或失明:或心神昏晕,肢体拘挛:或麻木偏枯,口歪语蹇、腰酸膝软,面赤足冷、舌红绛、苔*口燥、脉沉细数等,治当养阴补肾、填精益血。若神志昏愦,需涤痰利窍:若痰迷心窍,需清心豁痰开窍:若口眼歪斜,精虚不能上承而昏蒙,需滋阴补肾:若口燥心烦,需养阴生津:若足膝痿弱,当以滋阴降火,强筋壮骨,上病下治,补肾填精。
一旦出现昏睡、昏迷、肢冷汗多时,时而目合口张、鼻鼾息微、肢体瘫软、舌痿、脉微,此属中医的脱证,当以敛汗固脱。
“气为血之师”,“运血者即是气".。单纯补血活血,则血愈瘀,益气活血较单纯,活血作用更强。另气的固摄作用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逸于脉外,所以想要治疗脑梗塞需要益气、活血,熄风,通總相辅相成。
后经反复调配验证,终于得到了一个能够达到上述效果的药方,其中药物组成如下:
安息香人参当归川芎川连羌活防风元参藿香白芷茯苓麻*川萆薛片姜*甘草肉桂白蔻仁首乌琥珀*芪大*草蔻仁穿山甲全蝎灵仙葛根细辛赤芍乌药青皮於术僵蚕乳香没药辰砂香附沉香丁香胆星红花厚朴地龙松香冰片牛*血竭等。此药经多人验证,总有效率为96%。(此方不适用于脑出血患者)
猜你还想看:
血管一堵,疾病不断!这些食物中的血管“清道夫”一定要常吃
中风来临早知道:头上出现这3个信号,提示你的脑血管有可能堵了
立秋、出伏后,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