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发病率计算,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因而,在当代卫生工作中,脑血管病被列为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
脑中风是什么?发病前有哪些症状?
“脑中风其实就是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塞,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发病前会有如下症状:
1.短时间语言困难。如果觉得自己口齿不清,可以试着说一段熟悉的绕口令,仍感到发音吃力的话,就得留心大脑是不是受到伤害了。
2.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表示脑血管已严重狭窄。出现视力障碍,多半是因脑梗塞或脑出血累及视觉中枢。
3.突然眩晕,觉得眼前昏黑一片或眼冒金星,旋即在数秒或数分钟后恢复如常。
4.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伴呕吐,甚至短时间的神志不清。此时应及时检查,很可能已发生脑血管破裂。
5.频频打呵欠。一般发生在中风前5天-10天内。因疲劳而打呵欠通常发生在傍晚,而中风先兆型呵欠则在一天中任何时候都可发生,标志着局部的脑组织因血管狭窄或梗塞而供氧不足。
6.突然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全部遗忘,但自我认知仍然良好,意识也清醒。记忆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会恢复正常。突然发生的记忆缺失,往往提示脑组织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可分为:不可干预的因素和可干预的因素。
不可干预的因素:
1.年龄:随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大。
2.性别:男性女性。
3.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等。
可干预的因素: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
”中风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老百姓错误的观点:中风不可预防,中风无需治疗,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中风后治疗6个月就会好。相反,我们要知道的是: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发生中风应尽快就医,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不及时治疗可能终生无法恢复。
”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越早越好
“卒中患者入院后我们首先要给予急诊CT检查,确认是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如果表现为脑出血,出血量小可行内科保守治疗,出血量大或进行性增大联合脑外科会诊,查看是否有手术指征。
缺血性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实施个体化治疗。脑卒中病人的抢救*金时间4.5小时,脑梗死在时间窗内有适应症者应当尽快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或者动脉取栓治疗,尽可能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脑卒中?
“没有发生过卒中的预防我们称之为一级预防,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筛查及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卒中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防治高血压: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家族史或既往史的,应增加测量次数,低中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应少于6g。一般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之下,如控制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治疗。
二、防治心脏病:以房颤最为重要,其常引起脑栓塞,以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预防。
三、防治糖尿病:糖尿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1.8-6倍。无糖尿病史的,建议40岁时开始筛查,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发现血糖偏高,建议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不佳药物治疗。
四、防治血脂异常:20岁以上至少5年测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五、吸烟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9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9倍,所以应积极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六、限酒:一般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减半。
七、控制体重:目前认为男性腰围大于臀围和女性体重指数增高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指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在18.5-22.9正常,大于等于27.5为肥胖,体重指数每增加5,血管性死亡风险增加40%。肥胖和超重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合理的饮食,适当减轻体重。
八、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建议补充维生素B6、B12、叶酸进行治疗。
九、缺乏锻炼:进行适当体力活动,进行有氧活动。
发生过卒中的的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比一般人群明显增加,对于这类人群预防再次卒中称之为二级预防。
一、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心脏病、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二、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心源性的可考虑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抗凝药物。
三、手术和介入治疗:对于动脉血管狭窄严重的可在全面评估获益和风险的基础上酌情选择手术或介入治疗。
中风常使人猝不及防。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提高警惕,如果发现有可能中风的症状,要及时送医,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审稿
倪向阳
编辑
秦瑀
责任编辑
龚海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