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一位老人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的情况,比如:说自己看见了逝去的亲人、买回来的蔬菜直接入锅、常常迷路,甚至有一天,老人盯着空鱼缸莫名其妙地笑,一会儿又坐在沙发上哭……一开始,家人以为只是年纪大了,也没怎么在意。可后来觉得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而且让人害怕,医院。医生说,老人患的不是阿尔茨海默症,但如果任其发展,患者智力会逐渐倒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究竟这位老人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有一系列奇怪的表现呢?1
“寂静”脑中风防不胜防的小血管病变专家解释,老人其实患的是“寂静”的脑中风——脑小血管病变(CSVD),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卒中病人中有一半属于此类。但由于病灶太小、位置特殊,就连有些医生也很难看出来,甚至CT、普通核磁都可能看不出异常,需要进行一种特殊的核磁,才能发现病变。小血管比大血管更易破裂
大血管的血管壁比较厚,有内膜、中膜、外膜三层,尤其中膜具有丰富的平滑肌,不太容易破堵;小血管的管壁肌层薄弱,几乎就一层内皮细胞。
而小血管通常是从大血管直接延伸出来的,承受着与大血管相似的压力,因此更容易破裂出血或堵塞。小血管病藏着大隐患
小血管病变可能是由小血管自身造成的,也可能是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造成的。
一方面,小血管病变可能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功能异常。例如影响丘脑,可能出现语言选择性丧失,曾有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位老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只会说英语,完全不会说中文了。另一方面,如果小血管病变不积极治疗,随着时间流逝、年龄增长,出血点会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2
及时发现“隐身”小中风的蛛丝马迹如此隐匿又危险的脑小血管病变,怎样才能及时发现呢?棉签划脚——棉签是神经内科医生的“必备武器”,用它划脚能查出95%以上的大脑或脊髓病变。检查者拿一根棉签,以由轻到重的力度从脚后跟向前轻轻地摩擦足底的外侧缘。
屈肌反射:脚趾和整个脚向内屈曲(蹠反射)——这是健康的成人正常的反应。
没有反应:正常。足趾反射中性,可能说明周围神经感觉比较迟钝。
伸肌反射:拇趾朝向头的方向上翘,同时其他脚趾呈扇形张开;这就是巴宾斯基反射的标志。对于几个月大的新生儿,这属于正常反应;但对于超过2岁者,大脑和脊髓发育成熟,通常这就属于异常反应。
巴彬斯基征的机理是一种原始反射的释放。当中央前回皮层受损,就会出现原始反射。所以,如果成人检查结果有伸肌反射,说明大脑或脊髓受损。3
简单4招降低脑小血管中风风险疾病的发生往往是有一定过程的,中风也是一样。在中风发生前,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就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一招降低卒中死亡率:控血压降低卒中死亡率,可以参考日本的经验。从~年间,日本中风死亡率约/10万人,到年,中风死亡率为87.3/10万人,下降了近一半。而且卒中的类型也发生了改变,上世纪60年代大概一半甚至以上的卒中患者是脑出血,而90年代左右,脑出血的比例就降到了约25%,现在更是低至约10%。这与他们严格控制血压关系密切。当血压>/90mmHg就是高血压,而专家说高血压是最容易控制的,低钠饮食、合理用药就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低脂饮食别过度如今,低脂饮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低脂饮食不宜过度。研究显示,血脂过低会增加脑出血风险。这是因为大脑组织含有丰富的脂肪,适当摄入脂肪才能维持脑的正常活动。从日本~年饮食结构变化与中风发病率的统计我们也可以看出,饱和脂肪摄入量增加了15%,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了22%,胆固醇水平升高了20%,中风的发病率反而下降了。一分钟健脑操,预防脑中风左手做“OK”的手势,右手做“yeah”的手势,然后两手同时交换动作,反复练习。有助于锻炼左右脑的连接,起到健脑的作用。走路,降低脑中风风险日本学者发现,对于没有中风的健康男士来说,每天的步数与脑小血管病发生风险呈J型曲线关系,每天步行~步时,风险最低。分析显示,与每天步数≤步的人相比,每天步数~步的人出现大脑深部和皮质下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高信号、腔隙性梗死的风险分别降低48%、50%、48%,脑微出血风险相似。?日本纳豆激酶协会推荐产品?
纳豆激酶活性含量FU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