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受寒冷、干燥气候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冬季是脑血管疾病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发病率比其他季节多3—5倍。由于脑血管病病程长、致残率高,所以要重视冬季脑血管病的预防。
那么在冬季节时,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又该如何预防脑中风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冬季节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脑中风?
冬季节易发生脑中风的原因
NAOZHONGFENG
(1)机体为了使体温处于恒温的状态,会减少散热,导致毛细血管收缩,随之增加了外周血管的阻力。
(2)在寒冷的状态下,机体排汗量下降,进而增加了血容量。
(3)在寒冷的天气里,人的食欲较好,因此饮食量比较大,不仅增加了水分的摄入量,机体内也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增加了血容量。
(4)在寒冷的状态下,机体散热比较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会提升血压水平,若情绪不稳定时,诱发脑中风的概率极高。
冬季节预防脑中风的方法
NAOZHONGFENG
乐观愉快-避免情绪的波动
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情,是预防脑血管病的一味良药。稳定的情绪、平衡的心态是这味良药的引子。特别是血压偏高者,易怒易发火,引起血压波动,诱发脑中风。建议在修心养性的同时,不要参加情绪波动较大的活动,或看竞技类节目,以免激动、精神紧张。
注意保暖-选择适宜的运动
冬季寒冷时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所以要十分注意保暖。老人除了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还应注意室内温、湿度的控制,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脑中风高发人群或年龄较大者,冬季不建议晨练及剧烈的运动。可以在太阳出来、气温稍有回升后适当进行快走、慢跑、伸展等运动,避免因冷空气刺激使血管骤缩诱发意外。
适量饮水-降低血液黏稠
北方冬季较为干燥,供暖会使室内愈加干燥。充足的饮水可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对血液的稀释有一定作用,减少脑中风的发生危险。许多老年人因为担心起夜而在睡前限制饮水,这种习惯对防病无益。科学的方法是睡前、晨起适量饮用温开水。以毫升为宜,储备、补充夜间水分的丢失,有效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疾病的发生。
合理膳食-荤素海产巧搭配
良好膳食平衡有利于预防工作。冬季饮食中肉类偏多,很容易造成血脂在短时间内增高,血液黏稠度随之增加,诱发急性脑中风。故应少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适当选择植物蛋白及海产品等。主食可适量食用粗纤维食物,不仅增加肠蠕动,对降血脂也有一定帮助。
知己知疾-有异常及时就医
脑血管病早期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及转归至关重要。在发病6小时内医生能够有更多的治疗手段可选择,降低致残/致死率。因此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症等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降低脑血管病的风险。坚持定期看门诊。充分了解自身机体的健康状况。如心脏功能,血糖、血脂的变化,血压的高低等基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此外减少生活中的不良嗜好、衣食起居规律等,也是预防脑中风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于已经患有中风的患者来说,冬季不是一个康复训练的最佳季节,但为了避免关节和肌肉出现僵硬及萎缩现象,还是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因此,一般建议患者尽量在室内进行运动,如果坚持要在室外进行活动的话,可在每天气温最高的时候进行运动。
脑病科
介绍
脑病科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京西地区最早的中风专科,是我院较有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目前为北京市“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级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市级基层中医药团队建设基地。脑病科开放床位30张,现有医护人员29名,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0人,硕士7人,博士1人。拥有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作室”1个,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1人,北京市级名老中医继承人4人,北京市“”人才4人。
脑病科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种神经内科疾病,中风(脑梗死、脑出血)、眩晕、头痛、周围神经病为科室优势病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已形成规范的中药、汤剂、针灸、理疗、康复“五位一体”特色疗法,并配合标准化西医对症治疗。在采用传统中药、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运用现代治疗设备,如经络治疗仪、床旁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仪、语言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仪、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等,为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科室注重专业队伍建设,定期派业医院、医院、医院交流学习,医院针灸科刘慧林主任来院出诊、查房、讲课,提高科室整体医疗水平。脑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供稿科室
脑病科
编辑排版
医联中心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药食同源(九)
伤风感冒,吃这些食物会缓解吗?
一问医答
戴耳机可能引发中耳炎吗?
健康微视频
拔罐拔出泡?家庭拔罐需谨慎!
所有人,肺病科门诊搬家啦,全新起航~润心医刻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医院
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南大街3号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