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商社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这本是一句来自科幻圈的调侃,形容只要遇到解释不清的事物,都能往上套量子力学的理论。
而如今,万物皆可“量子化”。
01
“量子”文化出圈
“量子”这个词正式成为一个国民梗是在年。年,一则“量子波动速读”的比赛视频登上热搜,视频中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快速地翻动手上的书本。
“5分钟内阅读10万字,读完可以完整复述内容……”在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中,孩子们正是经过他们最新研究发明的“量子波动速读”,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完全不可能的阅读速度。
肉眼可见,视频中孩子们翻书的频率比扇风还快。并且这还只是“小学生阶段”,更“高阶”的则可以蒙着眼睛,用大脑感应到书中的字体,自动往脑子里蹦。
这种常人看来无论如何都无法完成的事情,教育机构却称这种方法不仅可行,还能批量传授。教育机构的老师解释称,“这是物理学的量子纠缠、光的波粒二象性原理。”
“老师”也明白,这太专业,家长无法理解。当然,家长们也不用懂,只要交钱把孩子交给老师就行了。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量子波动速度”的骗术最终还是被揭穿了。
02
护肤品也有了“量子纠缠”?
前几天,中国量子科技的“领路人”——全国*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对“量子护肤品”进行了现场“打假”。
潘建伟表示:“护肤品如果宣称用了“量子技术”肯定是假的,因为量子比较时髦,大家都喜欢挂个名,但我觉得护肤品真的是好的话,不需要挂量子,挂了这个肯定不是特别好的护肤品。”
美商社注意到,在淘宝平台上,的确有不少“量子”概念的护肤品在售。例如一款名为“量子能量水光浸透面膜”的产品,在其详情页则详细介绍了量子定义,借此暗示消费者,达到宣传的目的。
更有甚者,则直接宣称融入了“量子科技”。这些化妆品大多借“量子”概念来宣称产品成分易于吸收,效果更加。说法千百种,但目的都是为了在众多化妆品中“与众不同”,引起消费者注意。
美商社查询了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发现自年以来,仅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中,名称含有“量子”二字的共计有条(包含已注销备案),涵盖眼霜、面膜、精华等多个品类。
潘院士只是隐晦的暗示了“量子护肤品”的骗局,知乎网友“胖博士”则认真分享了量子技术运用在护肤品上的可能性。
他解释称,目前在护肤品使用量子技术太难了。因为护肤本来就是宏观尺度(相对于量子效应的尺度),有量子效应的纳米材料在护肤品里是禁用的,所以护肤和量子效应绝缘。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要观测到量子力学只能在非常微观的尺度上,从宏观尺度上,虽然也有量子效应,但是非常不明显,无法被观测。而护肤是个(相对)宏观尺度的事情。除非我们能在微观尺度上护肤,比如定点清除黑色素分子,或者用离子束直接干掉痤疮杆菌,否则真不需要什么量子技术。
此外,量子护肤还有个法规和安全的问题。根据化妆品行业的共识,尺寸低于纳米的材料就会被定义为纳米材料,因为潜在的*性,在护肤品里禁用。而纳米离量子力学的尺度还远的很。更小的材料各种透皮吸收,细胞内吞,DNA*性等风险更大,所以被严格禁止。所以护肤和量子真的是绝缘。
03
归根结底是实力不够
美商社怀疑,国产化妆品闹出“量子护肤”的笑话,是囿于国内化妆品“科技”发展太缓。近年来,以欧莱雅、资生堂零头的国际一线化妆品企业纷纷加码美妆科技领域,相比巨头,中国化妆品企业在科技方面的成果囊中羞涩。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年中国本土及国际美妆护肤品牌及营销研究报告》显示,当今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品牌需要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打造差异化品牌体验。而能带来新体验新服务和新产品的,就是科技。
▲日本企业推出的喷雾式保湿面膜,堪称“人造皮肤”
而部分国妆在自尊心作祟下,实力不够,装x来凑,“量子护肤”等概念就被当作一种黑科技“粉墨登场”。
正如“量子波动速度”,而家长们之所以愿意相信5分钟能读10万字,一方面是被教育机构请托演示等骗术所蒙蔽,更重要的则是受到“起跑线”思想的影响,家长们产生了“育儿焦虑”心理因而捉襟见肘。
延伸阅读
护肤品宣称“量子技术”,院士在线打假
来源:央视新闻
最近市面上有一些护肤品标有“量子护肤”“量子面膜”等词语
用于吸引顾客,这些商品中宣称的“量子”是真的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线打假
潘建伟院士:带“量子”的护肤品肯定不好
3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
量子护肤如果宣称用了“量子技术”肯定是假的。因为“量子”比较时髦,大家都喜欢挂个名。但我觉得护肤品真是好的话,不需要挂“量子”,挂了这个肯定不是特别好的护肤品。
年,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金贤敏表示,量子科学作为人类目前探索的最前沿,许多科研人员并不了解,选择了跳过这个领域研究,这无疑是不对的。而在民间却相反,有一堆借“量子”名号招摇撞骗的企业,严重破坏了“量子”这个概念,更是不对。
这些所谓的量子有关的产品,全都是不现实的,目前量子科学还停留在比较基础性的层面,到具体的应用层面还有很长的路在走。那些所谓的量子美容仪、量子灯,全都是滥用了所谓的量子概念来骗人的。
本刊评论
贩卖女性焦虑的智商税大赏
撰文/陈习龙
我们坐在高高的卷宗旁边,听读者讲那智商税的事情。
交过智商税的人,有一个共同点——
有着极强的猎奇心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做了这篇文章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涵盖方方面面。
01
要说「智商税大*」的中坚力量,美容人士绝对坐实前三甲。
中国人对于美白的痴迷,不仅是对自身修养的要求,也是对女色延续千年的审美标准。所谓“白富美”,白字当头,富等而次之。明代最会吃最会玩的李渔先生早就下好了结论:“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在像李渔先生这样的中国男人的内心深处,“白花花的大腿”和“朱眉红唇”之间,实在难以取舍。
按下上文的量子美肤不表,最近出了这样一条新闻。说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表明:牙膏被列为普通化妆品,禁止宣传美白。
至此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为了美白,花几十块买的牙膏,也是一种“智商税”。
人家生命时报请了权威的牙科专家,问专家,5块和25块的牙膏有什么区别,人专家是这么说的——除了价格上有区别外,品质上没啥区别。
不知为何,听到这句话,我的心脏微微一颤。
02
刚刚出狱不久的网红炫富“鼻祖”郭美美再次被爆身陷囹圄。
从年7月份到如今,这位长期活跃在舆论中的网红高墙之外的自由生活也不过才延续了不足两年,而导致郭美美二度“进宫”的关键不是别的,正是一款迎着身材焦虑风,疯狂收割韭菜的违禁减肥产品。
抖音和微博的网红们慷慨激昂地喊着“女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今时今日,身边一位位减肥人士的经历正如“神农尝百草”一般魔幻上演。身材焦虑自古有之,正如“楚王好细腰,宫女尤饿死”。
外界的惊诧与不解始终都瓦解不了一位爱美人士的减肥决心,哪怕是饮鸩止渴,也抵挡不住无数疯狂者前赴后继。“要么瘦,要么死”这句魔咒催生出一个庞大的神药“宇宙”。
在小红书上,搜索“中药减肥偏方”共有3万多条笔记,淘宝上所谓的宫廷秘方赵飞燕同款“息肌丸”共有50多款。年,某男子宣称自己可以气功减肥,以此诱骗多名女生与其发生性关系。
在减肥圈里一直流传“吞虫卵”瘦身的偏方,蛔虫卵胶囊一度卖到断货,《康熙来了》有位女演员直言自己曾靠“活吃蚯蚓”减肥,辣椒水泡澡减肥。
曾经碧生源一包成本不足几毛的茶包,在铺天盖地的营销包装下,摇身一变变成消费者狂热信奉的减肥利器,这种套路一直延续至今。从年至年上半年,三年半的时间碧生源的营销费用高达7.8亿元,占总营业额的30%。上市9年,共上了23次消费黑榜。
03
不惮于暴露年龄的人多半还记得曾经有一种“抖抖减肥机”,宣传得也很厉害——震一震,就能把肥肉震掉。很多人紧跟时尚潮流买了一个,结局都是角落吃灰。
还有那些年的绿豆祖师张悟本,号称绿豆包治百病,通宵排队一号难求,51岁医院。
或者你一定见过朋友圈的某个微商,声泪俱下地用亲身经历告诉你,自家出的代餐或美容产品是多么强大。
敬业点的,还会放上一张使用前后对比图,看起来更有说服力一点。
比如,一块小小的饼干,浓缩了一个人每天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吃一块,一天就不用吃饭了。每天吃几块饼干,这是减肥吗?这是要命。
这些东西也并不便宜,动辄上万,你说说一个三无品牌,要价这么高!
#¥%……*。还比如,你一定见过的那个脸托,长这样——
这些脸托的海报千篇一律——
一个V字小脸姑娘,脸上缠着绷带一样的东西,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我随手找到一家卖这玩意儿的店铺,被他们打出来的广告深深震慑到了:
瘦V脸,改善咬合,紧致肌肤,提拉脸型,去双下巴,还防皱纹!
最关键的是!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它不要,不要,只要+!
当我随便点开一家店,销量都在几百甚至几千,那一刻,千言万语被我吞进肚子里.......。
最近还经常刷到一个叫“鼻梁增高精华液”的东西。
这个大字报上写着:增高鼻梁,缩鼻翼,滋润光泽,促使鼻部循环,七天见证高鼻梁的神器,这次只要19.9。
如果你买两瓶,第二瓶只要9.9。
“良心啊”,你一时间不知道该同情卖家还是买家。
如果你觉得这个鼻梁增高精华液已经登峰造极了,那还为时过早。
或许,你听说过一种精华,可以缩小额头吗?
是的。按照卖家的说法,涂上它,你的大额头就能缩小。
好多年前,有作家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也许因为那时候中国人很少买这些美白护肤的用品,一点小事也就忍了。如今买的多了,怒火终于熊熊燃烧起来。
经济学家说,非对称信息是每一个制度面临的主要约束。经济学家还发现,信誉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是信息传输的速度要足够的快——人均传媒的信息量与国民之间的信任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资讯爆炸营销登峰造极的时代,人们不再相信自己,也不轻易相信别人。但人为什么又很容易上当?
科学家说,为了高效率的运转,我们的大脑具有简化的程序思维。
程序思维能够帮助我们高效率地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但面对复杂的未知问题,我们的大脑往往会失灵。不仅仅是他人精心设计的骗局,甚至一些偶然的环境因素,都可能令我们的大脑上当。
脱口秀大会上有一位选手曾经这样讽刺,“现在只要你上网,就有无数次机会觉得自己够不好看。究其根本,这背后无非是网红需要流量,商家需要噱头,资本需要趁虚而入。
上面这些所有产品,有些看起来迷惑,有些看起来沙雕,有些看起来高大上,
但是背后都是真实的用户痛点,涵盖在每个年龄段和社会层次,急需产品去解决。
但看得久了,
就会发现,
这些东西本质上是人性,
那些贪嗔痴,
那些攀比、虚荣、恐惧,
统统被放大成需求,
包装成产品,
在街头巷尾大肆售卖
人性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只要人性还在,这一片市场就在,
这一茬一茬的韭菜就在。
也许,从来没有什么智商税,
有的只是对人性的熟练操控罢了。
图文编辑/马泽东
编审/春夏
内容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