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阴蹻阴维任冲脉,
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阳蹻阳维共督带,
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内关穴
四、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一)阴经八脉交会穴
《标幽赋》:“阴蹻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1.公孙配内关
(1)公孙
①冲脉病候
《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素问·痿论》:“冲脉者……与阳明合于宗筋……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难经·二十九难》:“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也。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脉来中央坚实,经至关者,)冲脉也。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
逆气,指升降之失常,气应上升而反下行,气应下降而反上升,则喘逆。气机升降不通可引起疼痛里急、九种心疼、脐腹疼痛等病。
②公孙主治肝气横逆与肝气下迫
从生理上看,五脏配属五行,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五脏之间既有相生的联系,又有相克的制约。从病理上看.如果肝有病则可以影响脾,因为肝五行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所以治疗当实脾土,故公孙能治肝气横逆、下迫之疾病。这是“上工治未病”的原则,是古代预防医学的方法。它不但运用在未病前的预防上(如《内经》中的摄生法),也可用来预测疾病的传变及发展趋向,及早地加以处理,达到防止疾病传变、缩短病程的目的。
③公孙治妇科病
《奇经八脉考》:“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因此,冲脉功能为主胞宫孕子育胎.滋养肾之精气,以荣发充鬓和精成,故通冲脉之公孙能治妇科疾病。
④公孙与内关相应配伍
《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日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取之两筋间也。”
《难经·二十九难》:“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阴维为病、苦心痛。”
《灵抠·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由上可见,冲脉、内关、公孙病候均有里急和腹内作痛拘急。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病候为实则心痛。公孙与内关均主脏腑的痛证,故两穴相应配伍。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公孙属足太阴脾经络穴,心包属火,脾属土,故内关与公孙上下配伍属五行相生(火生土)配伍法。
(2)内关
①阴维脉病候与内关病候
手厥阴之别络内关病候,《灵枢·经脉》载:“手心主之别……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
《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
手厥阴心包经别络之病候与阴维脉之病候均有心痛。
②内关主治心病,兼治其他四脏之病
手少阴心经循行,《灵枢·经脉》载:“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心系,是指心与肺、脾、肝、肾相联系之络脉。
《类经》七卷第二注曰:“心当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下之系连脾、肝、肾,故心通五脏之气而为主也。”所以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肺在胸,肝胆脾在两胁,故能治心胸痞胀.积块坚横胁抢,如胁痛、心
痛、结胸里急等症。总之主要治心,其他四脏为兼治,如肺宜肃降,心宜宁神(宁神即肃静之意),当肺干咳不已,用手太阴肺经腧穴外配内关以镇其咳。又如肝病胁部胀痛时配用内关以疏其肝,因心包属火,肝属木,木生火,木为母,火为子,这是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
③内关主治神志病
《素问·五脏生成》:“心之合脉也。”心包络代君受邪,从治疗言,心包经代君行事,所以从病理角度来讲,心与心包是相合的。心生血而藏神,脉为血体而神用,故称脉舍神。心包经主脉所生病,故内关能治神志病。
④内关主治疟疾
疟疾是外邪入于少阳半表半里,营卫相持,正邪交争而病发。邪入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寒热往来,先寒后热,汗出而息,发作定时。先寒治阴,后热治阳,故先刺与手少阳互为表里经之里经手厥阴之内关以出阴邪,后刺手少阳经之外关以治阳邪。
2.列缺配照海
(1)列缺
①任脉病候与列缺病候
《灵抠·经脉》谓肺经别络列缺病证:“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音去,指张口状,欠,即呵欠,张口呵欠之意),小便遗数。”
《素问·骨空论》谓任脉病证:“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于带下瘕聚。”
肺经别络病证小便遗数与任脉病证带下都是前阴病。
②列缺兼治肾病
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其病候虚则欠,小便遗数。肾主纳气,肾虚则失其纳气为呵欠。小便遗数,遗指小便不禁,数指小便频数。肾者,为水脏,主津液。水有清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清中之浊者,由三焦决渎下行至肾,归肾之
水为浊,由膀胱排出体外,浊中之清者,复经三焦上升至肺。如此循环,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水液的升清降浊,必赖于肾阳的气化作用与肺气化水下降于肾的功能。如果肾阳气化失司,水液升降失常,则膀胱开合不利,以致小便遗频,小便不通,或全身水肿,呕逆,喘咳等,故列缺能兼治肾病。
3、列缺能兼治胃肠病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经脉所至,主治所在”.故列块穴能兼治胃肠病。
④列缺能兼治妇科病
任脉起于胞中,任有妊之义,任脉交会列缺,故列缺能兼治妇科疾病,尤其治月经来潮时两乳胀疼为常用穴。如《席弘赋》云:“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
⑥列缺与照海相应配伍
肺主宣发肃降,其位最高,后天水谷精微须赖肺之宣发肃降的作用才能输布全身,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肺阴不足,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则后天失养,就会引起以肾阴虚为主的虚损病证。临床采用“与其专补肾水,不如补肺以滋其源”的主张。肺肾在五行是相生关系,故列缺与照海相应配伍。
(2)照海
①照海主治肾病,兼治肺、脾、胃、肝等内脏疾病
肾开窍于二阴,故照海治前阴之小便淋涩、难产积块,后阴之肠风下血等。
肺、肾两经有共同的循行经线,如肾经循行入肺中,循喉咙,肺经循行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为此,照海为治疗喉塞、梅核气等疾病的常用穴。
照海治嗜睡症与脾有关系。《灵枢·寒热病》:“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阴气盛则湿邪乘,致脾阳为湿邪所因,清阳不能上升。”即采丹溪所云:“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惰好卧。”
2.照海主治运动疾病
蹻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所以蹻脉失调常出现肢体运动的异常。《难经·二十九难》:“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阳缓,指阳虚,阳侧肌肉瘦弱;阴急,指阴盛,阴侧肌肉拘急。故治偏瘫手足拘急、痫证夜发等病,照海是主穴。
筋是联络关节肌肉、主管运动的组织,对肌肉、骨节有约束和保护作用。筋要依赖肝血、肾精和水谷精气的濡养。当肝血不足,肾水不能涵木,或水谷精气供给不足时,均可出现精力疲惫、运动乏力等现象,严重时可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痉挛拘急。此时,亦可以照海治之。
(二)阳经八脉交会穴
《标幽赋》:“阳蹻阳维共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1.后溪配申脉
(1)后溪
《西江月》: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痛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项强伤寒不解.牙齿颐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秆后溪先砭。
后溪主治头、脑、面、颈、项部位病证,体重节痛,表热,及体液病。
①后溪主头、脑、面、项、颈部位病证
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穴,通督脉。督脉循行: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经脉所至,主治所在”,因此能主治头、脑、面、颈、项等疾病。
②后溪能治体重节痈
后溪穴是输穴。《难经·六十八难》:“输主体重节痛。”
③后溪能治表热
手足太阳经脉循行于项背,太阳之气行于体表,邪伤太阳其病在表,故治表热。
④后溪主治液病
心主液,如心阳不足,则失于敛摄,心液不藏,多见自汗;心之阴不足,则血不养心,心气浮越,心液外泄,为盗汗。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液小肠主液所生病,为脏病治腑。
(2)申脉
阳蹻脉交会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与后溪相应。
《西江月》: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①阳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病候上的联系
足太阳经,主筋所生病者,筋主管运动。
《难经·二十九难》:“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
阳蹻脉失常,会出现内侧肌肉弛缓、外侧肌肉拘急的病症。
足太阳与阳蹻的病候均有运动方面的病症。
②申脉主治筋病
足太阳筋,为多为巨,它有一起一别一直与五支的经筋分布。《灵枢·经筋》云:“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月耑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臀,上夹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九页;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于九页。”
故凡为挛为弛为反张戴眼之类疾病,皆足太阳之水亏,筋失濡养,申脉主治之。
②申脉主治表热
太阳主一身之表,外邪侵入,太阳经首当其冲能治表热。
④申脉主治痈*症
痈*症见局部肿高痛,其邪在表,太阳主一身之表,故申脉可治之。
2.足临泣配外关
(1)足临泣
《西江月》: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急,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①足临泣主治骨病
足少阳胆经主骨所生病者,可治诸节皆痛。
②足临泣可治皮肤疾病
少阳主风,风为阳邪,风热循经上越,轻则头目眩晕,重则伤脑中风,风热外窜,伤及血分,则致皮肤疾病,足临泣可治之。
(2)外关
《西江月》: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炽,独会外关为重。
①外关主治头颈、耳、眼疾病
手少阳经支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额,至目锐眦。”
本经所过耳后、耳前、耳中,至眼外,故能主治头、耳、眼疾病。另外,手少阳病候“是动则病,耳聋浑挥焞焞”(焞,音吞,形容听觉模糊不清,耳内出现烘烘的响声),外关可治之。
2、外关主治水肿
手少阳三焦经为水渎之府,又是主气所生病者,所以三焦是水液气化的场所,有通行水道的作用。水肿多由三焦气化失常而致,如《类经》:“三焦为水渎之府,水病由于气也。”故水肿以外关治之。
③外关治皮肤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王冰注;“心寂则痛微,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痛痒疮疡,生于心也。”
又,高世本:“心作火。”注;“火旧本作心,今改诸痛痒疮,皆属手少阳三焦之火。心病由心包代君行事,心包与三角相表里,皮肤病需脏病治腑。”故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能治皮肤病。
④外关能治半表半里热
阳维为病苦寒热。苦寒热指发寒发热或寒热往来,病在半表半里,故主治半表半里之热。
五、八脉交会穴的配伍特点
1.阴经相生配穴的意义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脏论》:“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五脏主藏精.精是人生的基本物质,不可泻,精泻则阴虚,阴虚则阳失其守,不能化气,人即不能生存。为此,八脉交会配穴中的属脏经之两对配穴,如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配足太阴脾经之公孙,手厥阴心包经属火,足太阴脾经属土,火能生土。又,手太阴肺经之列缺配足少阴肾经之照海,手太阴肺经属金,足少明肾经属水,金能生水.两者均是相生配穴法。此法目的在于不伤其五脏的精气。
2.阳经用同气相应配穴及选用输穴的意义
八脉交会,阳经有两对配穴,即外关配足临泣,后溪配申脉,称同气相应配穴法,又称同名经配穴法。即手少阳经外关与足少阳经足临泣相配,两经于目外眦连接,足太阳经申脉与手太阳经后溪相配.于目内眦连接。足临泣穴和后溪穴都是输穴,两对配穴中,各有输穴。《难经·六十八难》云:“输主体重节痛。”阳经两对穴都主治体表有病。阳经配穴特点是同气相应,连点成线,经气贯通,连线成面,是为提高治疗效果而设的。
3.八脉交会穴取络穴的意义
八脉交会穴的八个穴位中,有四个络穴,即内关、公孙、外关、列缺。络穴可以联络阴阳表里两经,能扩大治疗范围。络穴可以治表里经病、络脉病。
4.八脉交会穴无足厥阴、手少阴、手足阳明经穴
为什么只有八条经与奇经有交会穴.而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计四条经没有交会穴呢?
(1)见肝之病,当传之于碑,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受肝之邪,所以治肝先实其脾气。为此,八脉交会穴中无足厥阴肝经穴位。
(2)心包代君行事,故心有病多取手厥阴心包经穴。为此,八脉交会穴中无心经穴。
(3)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经循行先行胃肠。“经脉所至,主治所在”,故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能治胃肠病。为此,八脉交会穴中没有手足阳明经穴
总结
以上介绍的是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大家可以临床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