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种疾病每年新增患者竟达到万人!每12秒钟就有一个人被它“缠上”,每五位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这种疾病。它就是“脑卒中”,俗称“脑中风”。近年来,“脑中风”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多研究及循证医学认为“中风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那么中风康复又是如何帮助患者重返健康?我们在中风康复时常常会陷入的误区是哪些呢?
误区一
康复治疗何时开始,效果都一样?
中风后,前期治疗就已经耗费一段时间,康复治疗开始不得是至少三个月以后?
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其实,据相关数据统计,脑中风后8-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6个月内是*金康复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
中风康复的时间是关键。有研究对住院中风患者采用了多个评估标准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后发现,遵循德国康复标准-早期巴塞尔指数(EBI),发病后6个月内住院治疗的患者EBI平均改善率为78.6%;
按照国际功能独立性评定标准(FIM),该群体的改善率达到28%。两组国际标准数据均远高于其他入院时间的中风患者。这说明,把握六个月*金康复期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升康复效果。
误区二
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是对中风患者最好的呵护?
在门诊中,我们是不是总能看见将希望寄托于临床团队和家人的患者?对自己疾病的不了解,让他缺乏信心,严重依赖家属,从而导致了愈退愈难的恶性循环。
但其实康复医学并不同于其他学科,主动的康复比被动的康复效果更好。即便是最为优化的康复方案,也只占治疗重要性的一半,另外的成功需要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保持主动性,持续性,激励状态。
团体治疗、生活情景康复等多种创新康复方案及项目,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参与到康复治疗中,从开始的被动,变得越来越主动,实现康复目标的达成。
误区三
中风是生理疾病,病好了生活自然会回归正轨?
面对给生活带来极大改变的中风疾病,治愈心灵上的伤痛往往比身体更需要耐心与时间。据统计,中风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40%-50%,面对现实的家庭生活、工作、经济等诸多问题,不仅是患者,家属也同样也会表现出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
因此,不仅仅是患者,家属也应该接受正确的心理指导,需要敞开自己的心扉,和别人分享,倾诉,开导自己。在相互帮助与扶持之下,共同战胜中风,重新回归日常,回归所爱。
三大中风康复误区,你都了解了吗?
中风后生存的着眼点不应仅局限在保存生命,还要尽早且最大化的恢复功能,提高生活品质,重返社会,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无论你处于中风康复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更积极地面对中风康复,积极治疗,点亮康复的可能,康复永远为时不晚。
医院康复家园
医院康复家园由美国本土最大康复服务机构之一的GRS健瑞仕康复服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全面引进GRS成熟的康复技术、理念和服务,致力于打造有国际前沿康复水平和管理理念的康复专科,旨在为亚急性期、术后的患者提供国际标准的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老年康复等康复医疗服务。重点开展急性期后的神经康复和骨科康复。
医院医院形成专科医联体,保障患者急性期治疗及康复治疗密切结合,让更多的患者及老年患者得以更好的回归家庭、社会。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代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