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鹰城百姓身边,就有这样一支中医团队,他们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相互补充、创新发展。在刚刚过去的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们利用深厚的中医优势逆行参战,为提高我市新冠肺炎治愈率贡献了不凡力量!他们就是平医院(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团队。他们妙手施治,护佑了百姓的健康,也诠释了大爱成就大医的医学情怀。
传承发展,中西合璧荡疫气
“古往今来,大疫多见;中医方术,抗疫有验;护佑中华,存续今天。中医抗‘疫’,我们是有底气、有证据的。”总医院副院长、中医学博士张保伟谈起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历时直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总医院中医人交上了满意答卷。
庚子年初疫情肆虐之际,历时1个月有余的中西医结合“抗疫”,总医院中医人做到了理、法、方、药、量、效的六个统一。在张保伟的坐镇指导下,他们传承创新,敢于质疑权威,结合接收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小青龙汤”加减,大大提高了寒湿郁肺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他们还创新引入“苇茎汤”加减,对早期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疗效明显。
“舌诊”“望诊”“诊脉”……在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房里,中医诊疗大大补充了西医抗菌药物治疗后低热反复、缠绵难愈的“弱点”,中医药的出现更让患者感受到了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使中医国粹的整体施治精髓深入人心。
张保伟曾说:“中药参与,抗击疫魔,效果明显,我们信心满满,战则必胜!”在疫情治疗一线,总医院中医专家组坚守岗位数十个日日夜夜,他们结合国家指南及本地病例的实际情况,讨论分析、辨证论治,制定适宜理法方药,使我市新冠肺炎隔离患者无一例出现病情恶化,90%以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创造了鹰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不凡成就。
守正创新,中医疗法战疑难
在现代医学治疗中,西医被认为是“先锋”。但面对疑难杂症,每当西医治疗束手无策时,中医药的加持往往让治疗过程“柳暗花明”。
23岁的徐欣(化名)家住舞钢市,突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贫血、皮疹、发热让她痛苦难熬。医院就诊,为了控制病情,徐欣接受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月余,徐欣的病情仍得不到控制。为了寻得一线生机,徐欣一家人多番打听,辗转求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雷权针对患者对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不耐受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辨证诊断徐欣的发病机制,制定了依据病情和体征的随症加减治疗方案。治疗半年后,徐欣的病症消失了,病情也逐渐稳定。
守正创新,中医疗法在挑战疑难重症治疗方面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
79岁的高奶奶家住鲁山,数天前突然昏迷不醒,医院。经询问病史并详细查体后,中医科一区主任牛永义为老人施以针灸治疗。两次治疗后,老人恢复了意识。
61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后,对传统中医国粹赞不绝口。一年前,他不明原因身体忽冷忽热,血肌酐异常升高。因在外地居住,医院治疗,但是病情时好时坏。数天前,郑先生回到平顶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二区)。
经过详细问诊后,雷权取内关、太冲等穴位进行贴敷治疗,一周后,郑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改善。
战疑难、治百病。这是老百姓对中医的评价。医院中医科诊疗的案例中,这一说法非常流行。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在肾病、中风、风湿疼痛骨关节病、消渴病以及脾胃病等领域不断创新进取,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苦心孤诣,中医治疗显神效
建科数十年,总医院中医科从20多张病床的小学科发展到拥有两个病区(中医科和中西医结合科)、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的优势学科。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保伟带领科室竭尽心智、砥砺奋进,打造了省市一流、百姓信赖的中西医结合的学科。他们钻学术、精医术,先后获得市(局)级学术奖项8项。其中,“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卒中”获得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尿浊清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获得平煤神马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的背后,是不计其数的患者从中获益的重大利好。
春华秋实,盛事如约,学科建设推动了科室和亚专业建设。现在,总医院中医科形成了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类风湿免疫疾病、骨关节疼痛疾病、不孕不育症等多个具有特色优势的亚专业,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硕果飘香。科室发展蒸蒸日上,中医药的优势正在惠及更多鹰城百姓。
(李莹)
本文来源:平顶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