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可怕之处
不仅在于病情凶险,而是在于其后遗症
如偏瘫、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不能言语等
通过康复治疗,有不少后遗症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但如果几经周转,医院,后遗症还是没有改善,此时真的只能放弃吗?
案例分析
01
医院,康复无望
汕尾的刘阿姨今年62岁,因患有房颤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年新年前,因为药物服完没有及时补充,所以停用了抗凝药,因感觉没有太大异常,所以刘阿姨放松了警惕,即使在过年后也没有恢复服药。
3月29日,她开始出现莫名的左侧肢体乏力,伴头晕、双眼向右凝视,不能言语,家人医院,后被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
经过一系列治疗,刘阿姨的病情虽然稳定了下来,但左侧肢体一直使不上劲,同时还有吞咽困难、小便排泄困难,一直留置胃管、尿管,当地医生建议她到广州进行康复治疗。
家人带着刘阿姨到广州多次求医,但效果都不理想。最终,刘阿姨转至我院针推康复科,尝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02
中医康复+西医康复有机结合
我院针推康复科主任周国平介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征,选择采取中医康复+西医康复有机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医康复以改善患者体质为主,该患者体质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和经络不通。在中医治疗上,重用补气药物,迅速恢复其气虚体质。针对经络不通,肢体瘫痪,采用全经针刺法为主,疏通全身所有十二条经脉,从整体上改善经络状态。
西医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为主要目的。该患者存在运动、吞咽、言语、小便功能障碍,运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有氧训练、运动疗法等,改善运动功能障碍;以经皮神经电刺激、经颅磁刺激、中频脉冲电治疗、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以改善吞咽及言语功能障碍;以功能性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等,以改善小便功能障碍。
经治疗3天后,刘阿姨的肢体无力症状就得到了改善。治疗一周后,可以逐渐坐稳、缓慢站立,出院时患者已能拄拐缓步,吞咽功能及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中西医结合在中风康复中有优势
专家解疑:
针推康复科主任周国平表示,“我们实施的是中西医结合康复单元模式,即集体接诊,单元康复。”针对中风病患者的康复,涉及多种技术,多个学科,不可能由某一个医师或治疗师完成,必须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以刘阿姨为例,她患有中风病,同时存在运动功能、吞咽功能、言语功能和小便功能障碍,那么,至少需要神经内科医师、中医师、针灸医师、推拿医师、运动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吞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护士,共9个方面的人员参加。“明确了中医、西医的主攻方向,并严格执行,可以将中西医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达到1+12的效果。”周国平补充。
中风康复需尽早介入
专家解疑:
周国平提醒,中风后遗症康复最重要的是“时间”,越早进行康复治疗,出现后遗症的几率越低,后遗症恢复的几率越高。很多人以为,康复是在后遗症出现后才做的,其实不然,在中风抢救那一刻起,康复就可以介入了,如指导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就可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减少后遗症发生。一般脑梗死3天后(脑出血约一周后),就可进入康复期,此时越早治疗,后遗症痊愈的概率就越高。
周国平指出,如果能够积极康复,以运动功能障碍这一后遗症为例,80%可恢复至自己扶拐行走,15%需别人搀扶行走,只有5%效果不佳,完全需要帮助。所以,中风后出现任何不适,都要引起重视,积极与康复医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悲剧。
来源:健康参考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