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瑞金医术80脑卒中患者都有的后遗症,康
TUhjnbcbe - 2023/9/9 2:20:00
    

机器人辅助下上肢运动一致性训练

编者按

一切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作用,医学更如是......医院内科奠基人邝安堃教授曾说,“做学问,不要只做人家做过的事情。”

是的,勇于创新就是所有瑞金人的精神内核,百十年来他们坚持完善科研体系,坚持把创新成果写在病人的健康本上。我们推出“瑞金医术”系列报道,深度揭秘这些前沿技术……

01.

80%脑卒中患者

都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大清早,老陶起床后感觉有些头疼,右边的肢体使不上力,喝口水也被呛住了。由于他有血压、血脂、血糖“三高”的老毛病,家人不敢耽搁,医院急诊。

果然,老陶中风了。检查显示,他是左侧基底节区梗死,医生为他进行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之后他便出院回家了。

送医及时,老陶性命无忧,但脑卒中后遗症依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他的右侧肢体遗留了中重度的运动障碍——连打字、开车甚至梳头这些日常活动也无法自己完成,这让老陶很沮丧。

不过他积极调整心态,出院后,依然每天坚持完成治疗师布置的居家康复动作。不过,老陶发现自己在进行一些上肢动作时,依然无法控制活动轨迹,康复路上又遇难题。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且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约80%卒中患者患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恢复困难,治疗需求极大。目前,综合康复治疗仍是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方式,但有疾病异质性、患者个体化情况等因素,治疗效果仍有差异。

02.

具备“力反馈”的康复机器人

助力卒中患者上肢康复

年,瑞金康复团队开始参与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开发,初步验证了康复机器人的用于卒中患者的安全性。

年,康复团队提出机器人必须具备“力反馈”,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助力阻力。这种训练和冷冰冰的机器人不一样,它模拟的是康复临床人员在发力时那种既有力又柔顺的状态。

(上肢机器人训练模式)

老医院康复科,针对他的情况,康复科谢青主任团队制订了个性化、适应性的康复机器人治疗方案。精准评估后,医生为老陶设定了相应的模式、速度、活动范围以及阻力大小,之后,老陶在治疗师的指导监督下,根据这一方案,每天进行一次任务导向性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持续20至30分钟。

这一轮康复治疗,将重点放在了纠正老陶的异常运动模式上——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老陶习惯性的错误发力点被逐步纠正。在康复机器人规范、可重复的动作指引下,老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正确的上肢康复训练动作。同时避免了之前自行训练不当而引起的肩痛、手腕肿痛等情况。

随着康复治疗的推进,治疗师会有计划地评估老陶的恢复情况,再据此精准调整康复机器人阻力及活动范围。经过4周康复治疗,老陶的异常运动模式基本得到了纠正,目前可进行较好的分离动作,对右侧上肢的控制感大大增强了。随着康复治疗的继续,相信他的右上肢功能将进一步恢复,回归日常生活指日可待。

(上肢机器人辅助脑卒中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

03.

平稳、可控、可评估

更多患者将受益

康复机器人辅助疗法作为人机交互控制的代表技术,在技术层面、表现形式方面本身具有创新性。与传统康复治疗手段相比,康复训练机器人平稳可控,提供一致性康复训练可以保证训练的效率和强度,并可以实时记录数据用于康复评估。应用康复机器人进行一致性康复训练,将康复技术赋予具有力反馈特点的机器人上,实现远程同质化康复,使更多患者受益。

医院康复团队提出的康复机器人相关内容,获得了上海市卫健委先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形成了可以向基层推广的康复机器人操作规范,并通过三级康复网络及医联体、“与时间赛跑”科普活动走进社区,使更多患者受益。

未来,康复机器人还将接轨“5g建设”与“ai智能”,在目前已有临床基础上如虎添翼,继续在医疗康复领域中大展身手,推动国内康复机器人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造福更多患者。

(向上滑动查看)

门诊时间

(总院门诊楼)

(总院10号楼)

主任医师

专病门诊

(王继先)

专病门诊

(崔立*)

编辑:韩康妮

    

上观号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瑞金医术80脑卒中患者都有的后遗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