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中脏腑危重症
TUhjnbcbe - 2023/9/13 2:37:00
安徽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550.html

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梗塞等疾病属中医学之脑中风,出现昏迷症候则为脑中风之中脏腑证型。

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脑血栓、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导致的脑神经受损。

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因其发病骤然,变证多端,犹如风之善行而数变,故类比而名「中风」,又称「卒中」。

发病时以半身不遂、舌强语涩,甚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症状。根据发病时的状况可分为轻症和重症,及时的对症急救对于延缓病情、促进愈后康复有积极意义。

中医对病位较浅、病情较轻的中风称为「中经络」,仅见肢体麻木不遂,口歪语涩等证候。病位较深,病情较重,有肢体瘫痪、神昏、失语等证候的称为「中脏腑」,中脏腑又有闭症和脱症的区别。

当出现中风症状时,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医护人员到来的时候,扶患者原地躺平或坐稳,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防加速脑部微血管的破裂,使病情加重,然后观察患者表现,对症施救。

一、轻症的急救

中经络时,病情相对轻缓,多见半身麻木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涩,神志尚清。中医认为这是肝风内动、痰火上扰的表现,治疗思路以疏肝和胃为主。

此时家人立即按揉健侧大肠经的曲池穴、合谷穴,胃经的颊车穴、髀关穴、内庭穴。每个穴位按揉两分钟,十分钟可按揉一遍,然后再按揉患侧的相同穴位。

脑神经受损时,对侧机体会出现运动、感觉障碍,所以按揉肢体健侧大肠经、胃经的穴位,间接调节的是受损神经,再按揉患侧的穴位,对于改善局部功能障碍有帮助。

在按揉大肠经和胃经穴位的同时,其他家人可按揉双侧肝经的阴包穴、太冲穴来配合。

二、重症的急救

中脏腑时,病情重急,多见突然昏仆,神志迷糊,半身瘫痪,口喝流涎,舌强失语。

如果有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双手握固、喉中痰鸣的表现,这是中风闭症,源于气火冲逆,肝风大动,痰浊壅盛。

这种神志昏迷要马上在十宣穴放血,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共十个位置。

将采血针或缝衣针消*,点刺十宣穴,每个位置如果均挤出黑血几滴,则抢救的成功几率增大。放血后,双侧肘窝刮痧,通过疏通心包经的瘀堵来醒神开窍。

若伴有口眼歪斜,把患者的耳朵拉红,在双耳垂各放血两滴,同时掐点内庭穴;若有牙关紧闭,可点揉人中穴、颊车穴、太冲穴。

如果患者昏沉不醒,目合、口张,手撒遗尿,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这是中风脱症,严重者冷汗如油,面赤如妆则是真气衰微、元阳暴脱的危候。

此时最方便的回阳固脱的方法是艾灸,用艾条同时悬灸神阙穴(肚脐)和关元穴,艾灸时间要久,灸至四肢回暖为止。艾灸同时可以点揉照海穴和水泉穴来补益肾气。

对于中风,救治的越及时合理,越有利于病后的康复。

中风康复期的有效调理

中风后如果急救不及时或脑神经大面积受损,会出现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如果是左脑受损还会伤害语言中枢,出现失语,这些都属于中风后遗症。中风康复期要合理用药、合理康复,把痛苦减小到最小。

一、疏通经络,恢复气血运行

中风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出现相应神经支配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肌肉开始痿厥(痿是肌肉萎缩、活动不力,厥是逆冷冰凉)。《*帝内经》说:治痿独取阳明。为何治痿独取阳明呢?

祖先观察发现,十二经络中只有阳明经是多气多血的,多气说明能量强,多血说明物质丰富。从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路看,它们经过股四头肌、胫骨前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等重要肌肉。痿厥之症,气血运行很差,疏通胃经、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对于恢复肠胃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帮助肢体运动、感觉的恢复至关重要。

在《*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祖先认为「肝的变动在握」,中风康复期的多数患者手脚拘挛,张不开,握不住,肝风内动又是中风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中风康复期,肝经的易堵塞穴位也要疏通。

脑神经的损伤也涉及中医所讲的心神范畴,所以要疏通心经、肾经的易堵塞穴位来调节心肾。

在中风康复期要坚持疏通这些经络,单日疏通胃经、大肠经、肝经的易堵塞穴位,双日疏通心经、肾经的易堵塞穴位,每次每个穴位按揉两分钟,先健侧再患侧,每日操作两次。

胃经的易堵塞穴位分别是颊车穴、缺盆穴、髀关穴、足三里穴、内庭穴。

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分别是手五里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

肝经的易堵塞穴位是阴包穴和太冲穴。

心经的易堵塞穴位是上臂松弛肌肉、少海穴、腕部四穴、少府穴。

肾经的易堵塞穴位是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备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受损的神经是在健侧的头部,所以先疏通健侧的经络。

二、捏脊松解背部僵紧肌肉

中枢神经系统在脑和脊髓中,让背部僵紧的竖脊肌柔软下来有助于气血在脊柱(督脉)的运行,松解竖脊肌最方便的方法是捏脊。

初次捏脊时,在腰骶部、胸椎附近、颈项部多有疼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的地方说明气血不通畅,皮肤、肌肉、骨骼有粘连了,捏提起来会有疼痛感,每日一次,每次捏脊三遍,坚持一周,痛感会消失。

《*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捏脊可以健脾胃,对于中风康复期的患者来说,营养的充分消化吸收很重要。

捏脊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皮肤、肌肉、骨骼的关系,由于脊柱两侧是膀胱经的线路,分布着十二脏器在肌表的通道(背俞穴),脊柱和两侧竖脊肌的气血畅通,对于十二脏腑也有好处。

三、手指、脚趾抓伸促进微循环

手指、脚趾在机体的最远段,当神经系统损伤之后,气血向远端运行的能力下降,主动做手指(脚趾)抓伸的动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

肩、肘自然放松,手指张开,充分握拳、伸直为一次。频率为60—90下/分钟,不追求速度,抓握充分即可,一次抓握的次数可以循序渐进,逐渐提升。脚趾的抓伸也是如此。

手指、脚趾做抓伸动作,可以让前臂、小腿的小肌群活动起来,促进肢体末端的微循环,坚持实践,手脚冰凉、无力的现象会消失。

中医认为,肝属木,木的特性是曲直,所有曲伸的动作都与肝有关,所以持续练习这个动作可以养肝柔筋。

备注:手指(脚趾)抓伸,也是先练习健侧,再在家人帮助下练习患侧。

康复锻炼切忌过劳

康复初期,患者容易着急,想尽快恢复到病前状态,急于求成,抓紧一切时间锻炼。这种方式不可取,体内能量、物质、信息的合理配给是最重要的。

中风康复锻炼的目的是重新建立神经系统的支配功能,疏通经络的目的是让路径畅通,减少气血运行的障碍,让气血能够布散到全身各处。所以康复期,要合理使用气血,切忌一味的锻炼肌肉,应张弛有度,适量活动,保有气血。

预防在前是王道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是中风病人的真实写照。古人讲「有生于无」,中风好似突然发生,其实在平时就有人们没在意的征兆,头晕、肢麻、疲乏、急躁皆是本病的先兆症状。

明代杨继洲著的《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讲得更具体:「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痠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侯也。」「足胫」就是足和胫骨,而肝经就在胫骨的中下段经过,胫骨部位酸、重、麻等感觉预示着体内有肝风内动,已经是身体在报警了,此时应疏通肝经的易堵塞穴位,恢复肝的正常状态,就有可能防患未然,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金针王乐亭》也记述了北京已故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关于中风前兆的经验:「如觉手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大拇指、食指是大肠经的循行线路,此时要疏通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来预防。

总之,了解身体才能善待自己,才能及时发现疾病隐患,避免悲剧的发生,避免追悔莫及。

在抢救中风危重急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认为救治中风危重症,必须善于运用前辈证治经验,取中西医各家之长,又当灵活运用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1)脑出血昏迷期,属中医学出血性中风中脏腑。目前有的学者主张采用破血化瘀、泻热醒神、化痰熄风法。但也有人认为应用活血化瘀药,尤其是破血化瘀药会对机体的凝血机制产生影响,可使病情加重或引起再出血,目前还未广泛使用。沈师的治疗方法较为稳妥,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沿用至今的三七粉灌服,或用三七注射液(今有同类药物脑明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皂甙),此类药物既有止血功效,又有祛瘀作用。无论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皆可用之。辨证属阳闭者可加用安宫牛*丸,阴闭者加用苏合丸。

(2)安官牛*丸、苏合丸都为脑中风救急的开闭之常用药,但沈师主张服用剂量可为1丸或半丸,1日3~4次。严密观察症情演变而调整剂量,恐量小服用次数不够而缓不济急。

(3)抢救中随时注意证型演变,应注意闭中夹脱,原症候汗少、小便不多,转为渐见汗多,小便频数成失禁,脉象还未出现微细时急当加用西洋参15克,浓煎灌服以防全脱。

(4)中风阳闭当见痰火盛,痰热瘀结不解,肠腑燥结壅滞,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急当通腑泻热,取生大*粉3~5克灌服。如服后大便仍不解,次日再加用枳实9克、莱菔子15克,浓煎后和大*粉一起服用,大便即能通解,这样腑气通,气机宣达,痰化热清,瘀渐消,也有促进苏醒作用。据现代药理药效研究:大*具有流通血循环、排除有*物质和利尿消肿、降低颅内压等功效,从而能改善中风病的危重征象,对降低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5)脑中风昏迷危重症救治给药途径当取直接为要,因为救治疗效与给药途径关系极大,尤其当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时,目前还必须依靠西药脱水剂静脉给药。由于中药剂型改变了单一口服方法,在抢救中,我们加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必要时还可用中药保留灌肠,这些都对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6)脑中风当见脑水肿时,应用西药脱水剂甘露醇、速尿等来防止脑疝的发生甚为重要。应用西药脱水剂的剂量和疗程不必拘于一格,只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情况,严密观察,随病情演变而严谨调整剂量。我们在临床中遇有一名脑于出血危重病人,应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剂1个月,每日脱水治疗少则1次,多则4~5次不等,此中风患者昏迷,呼吸停止37天,靠人工机械呼吸,经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得到了苏醒,恢复自主呼吸,现健在,生活基本自主(此1个多月抢救全过程先进事迹在当地电台、报刊宣传报道,科技日报用1/3版面怍了全面转载)。

(7)中风患者病临危重时,常见痰声漉漉或痰胶粘,不易从咽喉部及时吸出,这时必须及早行气管切开术,加强配用涤痰方药或配用必要的西药气管内滴入帮助排痰,使病人转危为安,是极为重要的措施。临床实践证明,凡符合行气管切开术适应症患者,应当机立断,及时使用,术后只要护理得当,不但不会并发严重感染,而且对防止窒息、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促进康复均有积极的意义。我院中风病危重症患者,凡是及时配用气管切开术抢救者均获得幸存健在。

(8)提高抢救成功率,必须善用现代科学工具。脑中风昏迷危重症除了及时严密观察舌象、脉象和全身症状、体征,采用传统的有效中药救治外,应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和抢救措施甚为重要,如取用CT检查见出血灶甚大,而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中风危重症,随时可出现多脏器衰竭危重症。故入院后及时采用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器,经常进行血气分析、水和电解质平衡、肾功能等各方面检查,通过这些监测手段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中及时给氧,改善脑和全身缺氧,出现应激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补液、输血,血压骤高者及时调整血压。呼吸衰竭者紧急气管切开,安置人工机械呼吸器,给氧维持呼吸功能;并发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采取静脉给药等措施;昏迷病人插入鼻饲管,灌服中药和保证摄入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总之,脑中风危重症要提高抢救成功率,应注意取中西医各家之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中脏腑危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