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muye
人性是永远上不了保险的一样东西。
知名博主
卢骁的急诊日记,是浙大二附院急诊科的医生。前段时间,卢骁发了两条视频,看完让人脊背一阵发凉。
一条视频叫《照妖镜》,一个有外伤的老奶奶在急诊科住了两天后,要转到普通病房。
一下子来了十几个家属,但没有人愿意陪床,然后大家协商请护工,面对每天元的护工费,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钱。
另一条视频叫《放弃》,一个老人因医院,后期花费比较大。
老人的儿子找到卢骁说,我家里有三套房,我有钱,但没有精力照顾,我要放弃。
卢骁听了非常震惊,一般家属放弃都会找理由搪塞医生,但这个家属却非常直接。
两位老人的遭遇,让人心生悲凉。
试想一下,你操劳了大半辈子将子女抚养成人,可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却遭到子女嫌弃,情何以堪?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不要等你躺在病床上,才突然想明白人性的这四个真相。
01
真相一:孝心顶不过现实。之前,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走进急诊抢救室的故事上了热搜。
76岁的白奶奶,因为身体出现异样,需要住院治疗。
陪在她身边的是82岁的老伴,腿脚也不方便。
记者问,怎么不通知孩子?
老爷爷说:“三个女儿都在*,千里路上报喜不报忧。我俩现在还可以相依为命,实在不行时,再叫孩子回来。”
白奶奶和老伴的故事,不正是无数父母老了以后,不得不面临的窘境吗?
在一项由两万网友参加的“空巢父母就医”的调查中,调研结果显示:
父母生病时,医院,两成会在家硬抗,仅有一成会在子女的陪同下前去看病。
“子女在外地、工作忙、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这是大部分受访老人选择自己去看病的主要原因。
调查还显示,60.1%的人和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24.5%的人因工作太忙不能陪父母就医。
孝心抵不过现实,拿起工作,就无法尽孝。
Henry是西安的一位全职陪诊员,他服务的老年人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或在一线城市工作。
给Henry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70多岁的老年夫妇,一个是脑梗,一个是高血压加糖尿病,医院。
可他们的儿子因为经常出差,根本顾不上照顾父母。
但Henry能感受到他们儿子的孝心,因为他只要忙完工作,出差回来,医院陪伴父母。
在给老人花钱方面,他也从不吝啬,只要能对父母身体好,多少钱都愿意。
但他的确是太忙了,腾不出太多时间陪在父母身边。
网友有句话说得非常扎心:
“公司早八点晚五点打卡,迟到一分钟扣50元,请假要层层审批,自己有小病都不敢轻易去看,可想而知陪父母看病多么不容易。”
很多人不是不孝顺,而是在工作和现实之间,进退两难。
放下工作没办法生活,拿起工作陪不了父母。
面对无奈的现实,谁不是顾了这头,顾不上那头?
02
真相二:利益是最后的底线。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过《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位调查对象认为每人至少需要万的养老现金储蓄,才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
老了以后,有足够的积蓄,才有可能体面有尊严地养老。
博主
小微讲过一个真实故事。金阿姨和老伴在50多岁的时候,从某公司提前办理了退休。
退休以后,两个人拿着多块钱的退休金,每天不是去跳广场舞,就是去打牌,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直到有一天,老伴突然晕倒,住院期间花光了所有积蓄。
金阿姨找儿子帮忙,没想到儿子却不肯出一分钱的医药费。
老伴去世以后,金阿姨清醒地认识到,以后不能指望儿子养老,只能靠自己。
金阿姨把四室一厅的大房子,腾出三个卧室,租给了打工的年轻人,又去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加上退休金,每个月就近一万块钱的收入。
金阿姨说:“我当时的想法是,只要手里有钱,就可以靠自己养老。至于儿子愿不愿意跟我来往,这些都不重要了,反正我将来不靠他给我养老。”
72岁这年,金阿姨给自己选择了一家高端养老院,生病了也自己请护工,从来不麻烦儿子。
王尔德说过:“我年轻时,曾经认为金钱是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如今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
一个人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老去后的尊严。
任何时候,利益才是社会关系最后的底线。
越年轻,打拼坚实的经济基础,提前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能够体面的老去,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
03
真相三:爱孩子是天性,爱父母是人品。看过这样一句话:“大部分人都甘心没日没夜照顾孩子,却缺乏耐心照顾年迈的父母。”
住院部生
周晓讲过一段见闻。因为中风,同一个病房的三个病人,各自由家人陪护。
已经97岁的三号床病人,儿女们在办理住院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找了一位保姆全程负责照料。
二号床是一个腿脚不灵便,还有点老年痴呆的老人。
老人由两个儿子轮流照顾,一个比一个嗓门大,一进门就对着老人大吼,指责老人为什么不吃药,为什么又嚷嚷着要回家?
最后,他们一边骂着一边办理了出院手续,轮椅推着老人走了。
一号床是一位76岁的老人,因为脑梗导致左手失去了知觉,吃东西很困难,走路也不稳,但他总喜欢翻身坐起来。
老人有三个子女,每天轮流照顾,但不管是谁陪床,都会耐心地给老人翻身、拍背、喂饭、擦身,还给老人按摩,陪他一起回忆往事。
每个孩子在来的时候,都会带点换洗的衣物、可口的饭菜,水果和牛奶等等。
临走时,他们还会把整个病房的卫生打扫一遍。
周晓医生感慨地说:“同一种病,同一个病房,三个病人的孩子,折射出了不同的教养和人品。”
中国一直有句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
医院宛如一面镜子,可以清晰地照出一个人真实的人品。
爱孩子是天性,爱父母是人品。
俞敏洪说,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就是孩子的人品教育。
把孩子培养成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远见。
04
真相四:离你最近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有人总结了当代“孝道”金字塔:
在老家工作的孩子,一等孝子;在本省省会工作的孩子,二等孝子;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孩子,三等孝子;在国外工作的孩子,可能是骄傲,但不是孝子。
人到晚年,你就会发现,离你最近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前不久,看到一段视频。
一位八旬独居老人,身体不舒服时,拍摄了一段视频倾诉心声。
老人有2个女儿、2个儿子,8个孙子外孙,7个重孙。
儿女们都很优秀,分别在美国、广州、株洲、茶陵县工作,一年到头只回家一次。
老人虽然儿孙满堂,但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孩子陪在身边照顾她。
优秀的孩子,让父母骄傲,可越优秀,离父母越远。
电视剧《人世间》里,大儿子周秉义,从小才华横溢,考上了北京大学,后来又调到中央机关工作。
二女儿周蓉,从北大毕业后,做了大学教授,旅居法国十多年。
风光的大儿子和成功的二女儿,注定不可能留在父母身边。
只有三儿子周秉昆,留在了父母身边,父母有事的时候,只有他忙前跑后的照顾。
我想起一位校长曾在家长会上的发言: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不要嫌弃那个离你最近的孩子没出息。
等你老了就会明白,真正能依靠的,只有那个“没出息”的孩子。
▽
一位作家曾说,年轻有精力的时候多学习一些知识,多积累一点资产,多培养一些爱好,只为拥有一个不被同情、不被遗弃的老年。
人性是永远上不了保险的一样东西。
老了以后,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靠谱的事情。
点个赞吧,从现在开始防老,但不仅仅是养儿防老。